庄浪水洛镇: 发展富民产业 加快乡村振兴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9-30 01:28 大字

本报庄浪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段睿珺通讯员李玲)庄浪县水洛镇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多措并举促进提质增效,通过聚焦传统农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让乡村振兴“蓄”势待发。

金秋时分,走进水洛镇吊沟村,一条宽敞的村间道路向山村远处延伸而去,高挂的大红灯笼排列在道路两侧,田地里是春种秋收的喜悦,房前屋后花团锦簇,环境干净整洁,产业振兴、村民富裕,整个村庄洋溢在兴旺的喜悦中。

村里近几年发展壮大的宫灯厂成了老百姓家门口就业的工厂,就近顾家的同时手里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宫灯就业车间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工人不用整天在工厂干活,宫灯部件可带回家里做。临近年底,大批量的订单正在赶来,去年销售宫灯9000件,每件45个灯笼,均价300元一件,销售仿羊皮灯5000个,每个50元,共销售250000元。今年要同大家一起制作更多的灯笼。”宫灯就业车间负责人宋小霞信心满满。

吊沟村建成规模养殖场3处,其中牛场1处,猪场2处;栽植苹果2800亩、核桃300亩,套种马铃薯1400亩,种植饲草400亩。其中肉牛养殖场建成标准化牛舍6栋、青贮池5座,采取自繁自育、滚动发展的方式,投放肉牛145头,青贮饲草200吨。对无养殖条件的脱贫户,将牛投放到养殖业合作社,采取寄养代繁、固定分红的发展模式,不断带动农户增收。

今年56岁的村民李世成在家门口的养殖场当起了饲养员,依靠养牛实现了稳定增收。他将县上投放的基础母牛入股县农发公司,每头牛每年固定分红700元。李世成告诉记者,牛场养牛一月挣2000多块钱,加上一头牛给700元,下来两万元多到三万元,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以养牛为带动,全村已发展苹果园2800亩,核桃园300亩,基本形成了果畜肥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投牛、管理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户均增收达到8000元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新闻推荐

叶剑芳在庄浪县调研

5月31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剑芳围绕“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赴庄浪县调研。...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