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声烈士的外孙讲述母亲与外公的故事 她带着父亲的遗物出嫁

兰州晚报 2020-09-11 08:16 大字

这只箱子柳成莲不知打开过多少次(赵银生供图)柳如声烈士戎装照(柳如声重孙柳海波提供)

7月30日,本报刊文为长眠于西藏阿里的20名甘肃籍英烈寻亲。截至目前,在短短40天内,已经找到了17名英烈的家人。此前的8月8日,我们联系到陇南文县籍英烈柳如声的重孙柳海波。9月10日,柳如声的外孙赵银生看到本报刊发的寻亲文章后,在母亲柳成莲的嘱托下,和本报记者取得了联系。

1

母亲为什么对那只箱子“百般呵护”?

“你们寻找的甘肃籍英烈里边,文县口头坝柳家山村的柳如声是我们家的亲人,我母亲是他老人家的女儿……”电话里,赵银生向记者讲述了外公柳如声和她母亲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己。

赵银生说,外公有他母亲和舅舅两个孩子,舅舅已经离世了。从他记事起,母亲身边就有一只木质的黑色箱子,一直放在炕头一角,母亲经常抚摸着箱子流泪。母亲上了年纪后,也时常瞅着箱子出神。时间长了,会把箱子搬到屋子外边晾晒,逢年过节更是会仔细擦拭。当年他一直没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对那只箱子“百般呵护”,多年后,他才知道那是母亲的嫁妆,是外公的遗物。

2

希望可以将外公的遗骸迁回老家

赵银生说,他将本报帮英烈寻亲的信息告诉母亲时,母亲爬在箱子上哭得没了声音,泪水填满了她脸上的沟壑……

对于外公,赵银生最多的记忆来自于儿时母亲的念叨。当年家里收到部队邮寄来外公的遗物时,母亲大概是十六七岁。看到本报的寻亲信息后,赵银生试图从母亲那里将外公生前的那段日子还原。下面是赵银生从母亲那里还原的所有记忆:

父亲柳如声(小名四宝),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陇南市文县口头坝乡柳家山人;母亲董进儿,口头坝乡苍元山人,1964年5月参与农田基本建设时被塌下来的土埋在了下面……

赵银生说,如果可能,母亲希望可以将外公的遗骸迁回当地(文县)烈士陵园。这样,家里人就可以去祭拜了。

在新疆退役军人志愿者杨宝明收集的资料中,昆沙烈士墓园座落在“阿里分工委旧址”旁,这里一共长眠着38名英烈。1965年以前,这38座墓都是有木质墓碑的,有名有姓有碑文。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木质墓碑已经风化。假如政策允许将柳如声的遗骸迁回陇南文县,那么必须挖掘遗骨做DNA检测,和家人作对比。而昆沙烈士墓园埋葬着38名英烈,到底哪座坟堆埋葬的是柳如声,只能等到其他英烈的家人都找到后才能确定。此外,杨宝明在资料中说,如果今后需要再次将这38名英烈迁葬到正式的烈士陵园,希望当地能够在迁葬时提取英烈们的DNA。这或许是完成柳成莲心愿的最便捷的办法了。

3名还未找到家人的甘肃籍英烈名单

李林柏庄浪县阿支四连班长

柏天官天水县四师十团三营八连战士

王永禄民勤县十团二营部战士

愿世上所有的人都团圆、平安,愿所有的烈士都能找到回家的路。我们的寻亲活动仍在继续。

本报新闻热线:0931—4286666

本报记者电话:13909321000(微信同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牛小亚

新闻推荐

关于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务员拟授予嘉奖人选的公示

根据《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和《甘肃省公务员及时奖励规定(试行)》,市委组织部和市发改委对在2019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中...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