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屯田河湟
公元前61年,刚刚建立20年的金城郡,遭受空前危机:诸羌“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朝廷上下束手无策。危急时刻,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将毛遂自荐,愿意亲赴前线。
他就是西汉名将赵充国。
赵充国,字翁孙,生于公元前137年,卒于公元前52年,享年86岁,陇西上邽人(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后徙金城令居(今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北庄浪河右岸)。
1
率敢死队突击全身是伤,感动汉武帝
赵充国“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这是《汉书·赵充国传》对他的总体评价。接下来,班固用了数千字,叙述赵充国的事迹。
赵充国家究竟是何时移居令居的呢?令居塞是河西汉长城的东起点,其设置于公元前121年,汉得河西地初置令居塞。大约6年之后,移民充实长城沿线的防御。有人考证,赵充国家就是在这个时候移居到令居,为了守卫家乡,他参加了部队,成为一名骑士。这时赵充国23岁。后来,以骑射补羽林郎,入卫京师。
赵充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北地六郡的良家子弟,父祖辈都是颇有声望的人士。赵充国多次参加大战。武帝时,他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击匈奴。谁知,胜利返回途
中,却被匈奴主力包围数日,军中伤亡众多,粮食也吃完了,全军面临生死存亡。赵充国率领敢死队为全军打开通道,终于逃出重围。此战,赵充国全身受伤二十余处。汉武帝亲自查看其创伤,感慨不已,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此后,赵充国在朝廷中影响力与日俱增。武帝去世后,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
2
见识卓著,武将留下两条成语
赵充国一生最大的功绩在处理羌人的问题上。西汉时期,西北面临着匈奴、羌人两大游牧部族的侵袭。以河西走廊地理优势隔绝匈奴、羌人的联系呼应,是当时的主要战略。汉武帝元鼎五年,匈奴入五原(今河套),西羌也发动进攻围枹罕(今甘肃临夏州临夏县),他们约定攻令居。《资治通鉴》记载:“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安故、围罕。”安故、罕二县,皆属陇西郡。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化解仇恨,互换人质,发誓结盟,并逐步开始北迁,蚕食汉羌之间的缓冲地带。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匈奴出动十余万骑,准备突袭沿边各郡。汉朝派遣赵充国统4万骑兵,驻扎在缘边九郡防备匈奴。匈奴单于听了这个消息就退回去了。可见,此时赵充国已经是名将了。朝廷同时派遣义渠安国为护羌使者,处理羌人问题。
义渠安国不察羌人北迁的目的,反而同意了羌人过湟水北进的要求。赵充国提出反对意见,同时建议在金城积谷200万斛以应对羌人的叛乱,但这个建议被朝廷忽视了。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义渠安国的3000骑兵在浩亹(今兰州红古)被羌人击败,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赵充国返回京师后,汉宣帝派人问他,谁可以为将。赵充国毛遂自荐,自信地说:在处理羌人的问题上“无踰于老臣者”。面见汉宣帝时,皇帝问如何解决羌人之乱,他是这样回答:“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这就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由来。后来,在进攻羌人的问题上,赵充国坚持自己的主张,给朝廷的奏折中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既然矣。”这是成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由来。
3
接连上书,阻止朝廷蛮干
公元前61年4月,赵充国抵达金城郡,制定了“全师保胜安边”的策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先招降分化一部分羌人,然后再重点打击顽固不化的敌人,对罕羌等采取保护,对先零等叛乱的羌人予以打击。要打击先零等羌人,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渡过黄河。史料记载,赵充国采取了夜渡黄河的办法。为防备羌人半渡而击,赵充国先分出小部分精锐提前过河。一个夜晚三校骑兵利用夜色的掩护衔枚过河,然后在渡口边安营扎寨,保护登陆场。次日天亮大军才正式渡河。
羌人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派遣少数骑兵出来挑战袭扰,试图通过骚扰来消耗汉军。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赵充国根本不理睬,任由羌人骑兵在外面耀武扬威。赵充国说:“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队按兵不动。
同时赵充国寻找战机,所部占据四望峡(乐都老鸦峡)、落都(乐都)等地,将战线推进到湟水流域,并在落都设立了大本营。
然而,朝廷在对待羌人的问题上策略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主张重兵进击。汉宣帝下令,沿边各地集合7万骑兵同时出击,采取无差别打击。这个策略竟然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
宣帝下诏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坚决反对,对敌人无差别打击,这是战略上不成熟的表现;而在战术上,用汉军平原列阵之战,在山区同羌人作战,是以自己之短,攻击他人之长。此战,非败不可。
赵充国的奏章到朝廷后却遭朝廷否决。汉宣帝直接下旨说赵充国畏战,还将一个外戚派来担任监军。赵充国似乎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但他不以个人荣辱为重,以国家和士卒的性命为重。因为他深知这次进击一旦失败,战争将延续十余年,国家正在休养生息,无力承担如此大经济开支。
赵充国再次给朝廷上书,他说:“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他重点分析当时的情形,强调指出,羌人反叛的主力是先零羌等,而罕羌等不过是胁从。他不顾自身安危力呈意见,终于引起了朝堂的重视,汉宣帝最终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
4
赵充国六世孙,依旧守护河湟
得到朝廷的认可,赵充国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对羌人发起了攻击。七月,他对先零羌发起了突袭,大军直逼先零羌老巢,遭受突袭的先零羌,丢弃辎重畜产,仓皇遁逃,不等汉军攻击,自己就乱了阵脚,争相渡河,溺水而亡者不少。赵充国所部在战场上虏获牛羊十万只,车四千辆,这基本上将一个超大部落经济基础彻底打没了。同时,赵充国采取攻心策略,分化瓦解。到秋天的时候,将战线恢复到羌人反叛之前,仅仅用1万人的兵力,就解决了羌人问题。
随后,赵充国提出了闻名古今的《屯田十二策》,同时还留下照耀古今的《屯田奏》。在湟中地区实施屯田策略,留下一万步兵在湟中屯田。当时朝廷上下看了赵充国的奏疏后,几乎是人人叹服。一年后,河湟谷地屯田大收成效,归降羌人达三万多,只有四千多羌人叛乱的残余困守在南山。赵充国上《请罢屯田奏》,主力撤回,大量屯田将士依旧固守在当地。
1942年,在青海乐都县老鸦城西五里白崖子,人们发现了东汉时期的《赵宽碑》,记载了赵充国六世孙在河湟地区生活的情形。此时,赵氏家族比较庞大,他们自认为是金城浩亹人,在地方算是豪门,有族人担任过郡县要职。赵充国六世孙赵宽,是护羌校尉的假司马。
一代名将,不仅为西汉王朝留下屯田政策总结《屯田十二策》,而且为后来者处理边疆问题,制定了“全师保胜安边”的实施纲领,更是以身作则,留下子孙在河湟地区屯田卫边。
新闻推荐
3月17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军深入韩店镇主持召开韩店镇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宋树红,市、县各帮扶...
庄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庄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