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名堡康家坪堡子

甘肃日报 2020-01-17 04:27 大字

余粮才

在陇右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座的土城堡,这些土城堡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黄土地上的耕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些堡子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加之自然侵蚀、人为破坏,很多堡子仅剩残垣断壁。在众多堡子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代表性、堡内依然有人居住的堡子屈指可数,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草湾村的康家坪堡子就是其中之一。

康家坪堡子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翻越陇山,走阿阳(张家川)、龙山到庄浪的捷径上的一座民堡。从龙山镇翻越大草洼梁,就可看见康家坪堡子,再翻过梁山,就到庄浪县城了,这是研究历史上道路走向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

现存的康家坪堡子墙体连贯,坐北朝南,东西长约120米,南北长约110米,堡墙高6-8米,占地面积近20亩。堡子内有三条街道,现居住24户村民,当地村民以“上街”“中街”“下街”来称呼堡内居民。堡子的四周建有四个炮台房,分布在城墙四角;旧时堡墙上面有三座瞭望台,分别位于城墙西南角、城门顶部和东城墙中间;城墙上面宽1.5-3米,可以供人们自由行走。城门由木柱支撑,有里外两道门,正对城门外的羊马墙现已倒塌,成为一段土台子,是村民闲暇聚会、饭后聊天的地方。

过去的城门外西侧有一个涝坝,下雨时城内的雨水从城门流出后便汇聚在这里,供村民洗涤衣物,或牲畜饮用。冬日里涝坝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可在上面滑冰玩耍。现在由于村庄扩建,涝坝已被填平。出城门向东,是一个大广场,村民在广场上晒太阳、聊天和娱乐。堡子西、北、东三面的城墙外围挖有壕沟,当地居民称为“城壕里”。

康家坪堡子建于何时,无从得知。据当地老人讲,该堡子历史悠久,最初由康姓人划院始建,后来袁姓、孟姓、张姓人均在此居住过。到民国时期,堡子被余姓人购得居住,张姓人搬到秦安陇城。时至今日,堡子的上街有一个院子被称为“张家大院”,每年清明时,陇城的张姓人要来堡子外祭祖。

康家坪堡子是以家族为单位修建的民堡,堡子的修建就地取材,分段版筑,取土之地被挖成壕沟,同时也增加了城墙的高度。修建城墙时,先要铲去地面上的熟土,将下面的生土翻出来,用工具拍成粉末,然后用铁锨堆成一圆锥形土堆,土末自然堆积,土块向四周散开。人们将土末一层层铺在两片用绳子固定的木板之间,以人力方式用石头等硬物进行夯实,老百姓叫“打夯”。打夯时,将一块方形的大石头两边绑上两根木棍,再根据人的多少绑上绳子,一人手扶夯把,其余人一起拉绳子松绳子,使夯反复击打,砸实地面。打夯时,一人领唱,众人齐声高唱“打夯号子”来协调众人夯土或者前进转弯的动作,如果打夯号子不协调,石头极有可能砸到人们的脚上。堡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小时候多都打过夯,也会喊“打夯号子”。

历史上的康家坪堡子非常坚固,易守难攻。但也有被土匪攻打过的痕迹,一村民家中挂的一副中堂上,至今还留有土匪进攻堡子时子弹的弹痕。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则故事:民国时期,康家坪堡子与相邻的王李家是当地两个富有村庄,这两个村庄为了证明自己的村庄更加富有,暗中较劲。每年春节期间的社火比赛是直接竞赛的方式之一。今年你出骡马社火,我也以骡马社火应之,社火前面多几个探马开道,以示哪个村庄更加兴盛;明年你采高跷,我耍高台。两个村庄竞争多年,不分高下。直至有一年,康家坪在骡马社火表演中,探马开道,社火身子手举金元宝,证明了康家坪堡子实力更为雄厚,是最富有的村庄。但同时,由于将财宝外露,引起了土匪的注意。土匪乘堡内民众庆贺放松之际,攻入堡内,抢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民堡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家族特征。堡子大多依地势而建,很高的城墙,可以防范土匪的骚扰和抢劫,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民堡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历史上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陇右大地上,这些用黄土夯成,虽已支离破碎,却顽强屹立不倒的历史古堡随处可见。由于分布分散,缺乏保护,加之自然人为破坏严重,难以连成一片。传统古堡作为中国古城的原型和元素,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建筑史学价值。

侯洪建 绘

新闻推荐

认真贯彻落实清水河市级河长指示精神 全面开展清水河巡河检查

2019年12月30日,按照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清水河市级河长杨军的要求,市河长办、市公安局组成检查组利用无人机对...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