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助我成长进步
庄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顺民
1996年7月,我从平凉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庄浪县,在乡村小学教书。从那以后,每天课业之外,我就认真捧读《甘肃日报》。
每一期报纸,从副刊读起,细细品味《百花》里的篇篇美文,那些精妙的词语,那些饱含人生哲理的句段,全被我摘抄下来。无报可读的时候,就翻阅读报笔记,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每年寒暑假,我就跑到邮递员家里,把学校订阅的《甘肃日报》拿回家里阅读。
由阅读进而产生写作的行动。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爬格子”给《甘肃日报》写稿。两年后,我的散文《给生命再注入希望》发表了。收到样报那天是我那几年最高兴的一天,我把那篇小文章朗读给学生们听,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写作渐渐地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甘肃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我也很珍惜地把这些文章剪贴成册。2003年,庄浪县委宣传部需要补充一名干部,我凭借发表在《甘肃日报》上的那些小文章顺利调入,职业生涯由此改写。
进入县委宣传部,意味着我之前的业余文学写作必须转变为专职新闻写作。对于新闻,我只知道“新闻六要素”,根本没有采写过新闻,也不知道新闻有消息、特写、评论、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根本不具备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因而,内心十分惶恐:如果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被退回去,让人颜面何存?至今,我都难以忘记刚到县委宣传部的那个晚上彻夜难眠的情景!
从此以后,我就把《甘肃日报》视为老师,向其学习新闻写作,认真阅读刊发的每篇新闻作品,感受新闻的语言风格,钻研新闻标题的制作,每遇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标题就摘抄下来,琢磨新闻作品的结构布局,每遇精彩的新闻作品就剪贴下来。甘肃日报社记者下乡采访,是学习新闻采写的绝好机会。我在做好采访联络工作之外,每次总是带上采访本,向甘肃日报社记者学习新闻采写。
在甘肃日报社记者编辑的熏陶之下,我领悟到新闻工作者要以报道说话的道理。我为自己定下了工作目标:每天至少采写一篇新闻稿件。从中挑选优秀稿件推荐给甘报。《自来水解放庄浪万名“水倌”》是我在《甘肃日报》发表的首篇新闻作品。从此,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在《甘肃日报》各个版面频频见报,我也因此得到了认可,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在工作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植物生长需要沃土。《甘肃日报》对全省通讯员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全省通讯员成长进步的沃土。曾记得,《甘肃日报》开设过《乡村》《社会》《民生》三个版面,面向县(区)通讯员选稿,为通讯员写稿开垦了一方沃土。我根据每个版面的定位和风格,把采写的新闻稿件分别投给每个版面。每当看到我的新闻作品在《甘肃日报》刊发,一连好几天都很高兴!我也不放过每一次约稿机会,无论手里多忙,我都要加班加点完成约稿任务。经过多年的学习培训、采写实践,我也逐步掌握了消息、特写、评论、通讯的写作技能,能够胜任新闻宣传工作。2009年5月,甘报社举办了全省通讯员培训班,我被评为甘肃日报社优秀通讯员,还在培训班上作了题为《新闻采写要找到“闪光点”》的发言。
如今,回首自己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16年,我可以这样说:“《甘肃日报》助我成长进步。”
新闻推荐
现将拟晋升一级巡视员的张乔英、席君忠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发现在德、能、勤、绩、廉等...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