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盘活资源 庄浪农家增收有巧招
“平凉红牛” 西部商报记者 张云 摄
(记者 张云)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上确定的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县还有6.18万贫困人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如何将地区极具特色的相关产业进行发展,庄浪县提出了“整体工作党委政府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中,庄浪县创新体制机制,盘活资源资产,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经过科学的产业布局,完成了“平凉红牛”、大蒜和马铃薯等特色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创新运行模式 让农户腰包鼓起来
李永东是庄浪县岳堡乡吴家村的一名贫困户,全家就靠李永东撑着8亩薄田。“之前种玉米、小麦和洋芋,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李永东说,“自从2017年加入灰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我成了岳堡乡4000亩大蒜种植示范区的“股东”之一,收入有了保障,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2017年下半年以来,庄浪县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按照“整体工作党委政府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扶贫产业发展思路,以土地流转使用作为出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就这样,李永东成了贫困户中的第一批“股份农民”,从产业发展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成为“股份农民”后,像李永东这样的贫困户,只每亩大蒜销售收入保守估计可以获得2720元的利润,土地保底收入可达户均4861元,劳务收入人均1500元左右,参股分红可获得约1.41万元的利润,一年下来,每户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
“平凉红牛”成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立足于贫困户养牛的实际,水洛镇将肉牛养殖作为“三变”改革的主导产业之一,由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资建设了占地46亩的肉牛养殖场。每个贫困户获得一头政府分发的“扶贫牛”,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后,牛由合作社寄养替繁,每户每头牛可获得保底利润1000元。贫困户李安平说,“去年加入庄浪县农梦缘养殖业合作社后,我和父亲在养殖场打工,每天挣60元劳务报酬,家里土地流转出去种苹果,以牛、劳务、土地入股都可以得到分红。”据水洛镇党委书记樊对对介绍,该场由县农发公司注资建设,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将吊沟村112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高档优质平凉红牛,实现稳定增收。
强化科技 马铃薯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庄浪县副县长王宏宇说,“庄浪县依托马铃薯繁育中心,发挥专业团队和‘雾培法\’技术优势,壮大了‘庄薯\’系列马铃薯制种规模,每年对农户组织4到5次技术培训和推广,使得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成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据了解,现如今,庄浪县依托脱毒繁育中心科技团队,进行品种选育及脱毒瓶苗、原原种的生产,由庄浪县农业扶贫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资金保证,组织合作社进行订单生产,负责种子的收购和销售,解决了合作社、农户繁育种薯资金短缺的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莉芳)12月26日,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兰召开。副市长陈学俭在定西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产业扶贫是***的“硬抓手”。要抓住关键环节,一要把产业...
庄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庄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