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泥塑刘”寒冬不歇业

甘肃工人报 2022-03-01 08:57 大字

郭惠民

唱着花儿,喝着红茶,捏着泥塑,做着直播。这是甘肃省平凉市民间泥塑艺人刘泉冬季每天的生活常态。

四九寒冬天,记者来到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被竖立在路边的“泥塑刘”标示牌指引到刘泉古建泥塑场里,仿佛置身了“泥塑王国”。

走进“泥塑刘”的窑洞工作室,炉火正旺,暖意融融。火炉上熬好的罐罐茶散发着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

这孔大窑洞原是刘泉古建脊兽公司的毛坯成品贮存室。去年生产的古建脊兽销售一空,现在窑洞显得有些空荡。恰好成了“泥塑刘”冬季的创新制作工作室和传习所,窑洞右侧桌子上摆放着三只形态各异的泥塑老虎,左侧工作台上30多只卡通泥塑小老虎做成时间不长,特别引人注目。

这只威风凛凛的泥塑老虎是“虎王”,这只虎头泥塑彩绘存钱罐,是“拜年虎”;这只卡通泥塑小老虎,穿着崭新的花衣裳,是“福虎”;制作台上摆放的毛坯卡通小老虎是今年创新制作的“小虎队”。刘泉对最近创新制作的生肖泥塑老虎向记者详细介绍道。

崆峒工匠“泥塑刘”声名远播

不善言辞的“泥塑刘”,聊起泥塑创作的故事,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58岁了,从14岁起开始跟着老父亲‘玩’泥巴,至今已整整44个年头了。经历了打工被骗,拜师学艺被拒,建办泥塑厂的煎熬,授予‘崆峒工匠’后感到无尚的荣光。”

刘泉泥塑产业发展源于创办古建脊兽制作公司,吸纳了本村社13名热爱泥塑的工人们常年制作透花脊,并与崆峒山景区、古建筑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一些搞新农村建设的村子、乡村民俗展馆都预订了刘泉的古建泥塑,各地的订货合同便接踵而来。

多半辈子坚守泥塑手工艺,刘泉获得了“崆峒工匠”“平凉市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等10多项荣誉后,古建脊兽公司一时声名鹊起。邀请刘泉做泥塑的、传授制作技艺的接连不断。四十里铺镇曹湾村文化广场村壁浮雕泥塑《二龙戏珠》,走廊里的透花脊、浮雕《牡丹花开》;平凉市职业技术学院泥塑的校徽《祥艺》;崆峒古镇乡村记忆展馆的泥塑场景组合《耕耘》;武威市民勤县农耕展馆的大型组合泥塑图景《田园生活》,这组作品使刘泉泥塑走出平凉,走向陇原。

2018年11月份,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节目播出的《崆峒山奇观》,用近半个小时介绍了刘泉做的房屋脊兽。因泥塑脊兽声名远播。刘泉从此就多了一个艺名“泥塑刘”。

创办家庭泥塑展室传习所

“‘玩’了这么多年泥巴,一直想着能建立泥塑展室和学习交流的场所,让爱好手工制作的娃娃们学下这门手艺,不要在我这一代失传。”刘泉说:“区总工会授予我‘崆峒工匠’称号,我把这门手艺坚守下来、传承下去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和信念。”

参观了平凉市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后,刘泉眼界大开。他创办了平凉市第一家泥塑工匠获奖作品展览室,前来考察的参观者和泥塑制作爱好者络绎不绝。在这个规模不算大的展室里,摆放了不到10件爷爷和父亲做脊兽时留下来的透花脊、宝瓶,凤凰戏牡丹等,其余都是刘泉近年

来创新制作的300多件作品。展室里摆放的泥塑,有崆峒区文化馆收藏的《平凉红牛》《崆峒武术》,有深受人们喜爱的创意作品《功到自然成》《群力奋进》;有入选甘肃省第二届“创新杯”设计大赛的《飞天龙》;有荣获甘肃省第十五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的《金蟾吐钱》,二等奖的《祥龙》等。古建脊兽泥塑公司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命名为“文化集市”。

做泥塑这活儿,进入冬季就不能正常生产,也就歇业了。忙了多半年时间,这个季节该好好歇息一下啦?记者问。

“泥塑刘”笑了笑说:“想停下来,可就是闲不下来,也无法歇业。”

“冬季,我几乎天天在窑洞工作室做泥塑,指导泥塑爱好者学习泥塑制作技艺。”

“要创新制作几件拿得出手的泥塑作品,参加今年的省市展赛;”

“要制作迎接虎年春节的‘拜年虎’‘福虎’;”

“要在网络上搞直播,推介自己创新的泥塑和脊兽;”(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王锦调研万安门社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包抓共建工作

2月21日,副市长王锦带领市、区包抓共建单位有关负责人来到崆峒区中街街道办事处万安门社区,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抓共...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