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 致富新机 崆峒区设施蔬菜产业铺就增收致富路
技术工人在平凉超越农业温室里进行农事操作。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泾河上游,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条件温和,非常适宜设施蔬菜的种植。近年来,崆峒区立足实际,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十四五”泾河川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围绕“提质、扩量、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设施蔬菜发展成效显著,成为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用活机制建基地
打好基础稳增收
早上6时,柳湖镇永红村设施蔬菜基地的工人们便忙碌起来,摘菜、打包、装车,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崆峒区新阳光蔬菜批发市场。“平时闲了就在菜地里务工,采摘辣子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钱。这里离家近,还能照顾回家吃饭的娃,生活赚钱两不误,好得很!”柳湖镇永红村村民郭霞说。
永红村设施蔬菜基地采取“整体规划、分片实施”的方式,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股份联营模式,引进平凉市利民公司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和生产销售,实现了公司化、资本化运作。永红村129户群众将375亩土地入股平凉市利民公司,零散闲置的土地资源不仅变成了脱贫致富的资产收益,还破解了蔬菜基地建设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难题,从而带动群众实现了土地资源入股收入。
近年来,崆峒区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整合各方资金,加大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力度,引主体、建链条、活机制、促融合,构建了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全区设施蔬菜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引进、培育设施蔬菜生产企业11家,扶持生产大户25户,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16家,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11个,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1万亩。
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产业新高地
走进平凉市超越农业公司的特大单体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在高大明亮的温室生产区内,一排排整齐的风筒上是无土栽培架,在架子上的基质盒中,3条像输液管一样的细管插入基质盒内的苗株底部,一株株绿油油的番茄苗攀爬而上,一串串圆润饱满的小番茄层次均匀地挂在苗叶间。在栽培架中间的过道里,工人们正乘坐升降车,井然有序地采摘果实。
企业负责人吕燕说:“我们这个温室采用的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精准的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循环系统、温控系统、中央环控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和全套生物防治系统可以确保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不用任何农药,节省人工40%以上,产量和普通的玻璃温室相比能提高50%以上。全年10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产量能达到3000吨,经济收入能达到1.5亿元左右。”
在温室内,采摘工宋玲正熟练操作着平台车加紧采摘:“从2017年棚建起我就在这里干活。这里现代化水平比较高,活也比较轻松,薪资待遇也很不错,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这里离家也近,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照看上。”和宋玲一样,120余名当地农民在这里变身成现代化农场技术工人,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实现了打工、顾家两不误。
加大政府扶持度
激发产业新活力
时下,走进四十铺镇上湾村,一座座正在建设的砖墙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温室种植户正在忙碌的往已经建成的温室里搬运菌棒、平整土地、浇水等。香菇生产户王小忠是陕西人,他兴奋地说:“我是宝鸡最早来平凉这里种植香菇的,今年已经8年了,种了8个棚。以前的棚子透风、不保温,香菇产量低、品质不好。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好的棚子,我要多种一些,扩大规模,还要带动周围农民一块种植,共同做大香菇产业。”
上湾村支书王永红说:“今年政府扶持力度大,我们村建设了250座砖墙日光温室,提升了我们村现代蔬菜产业的档次。我们一定要建好、管好园区,做到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
今年以来,崆峒区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撬动力度,落实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创建泾河川设施蔬菜产业园。投资6200多万元在安国、柳湖、四十里铺、花所4个乡镇新建日光温室500座1000亩,建成后可增加鲜菜供应6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吸纳劳动力400多人。
如今,走进蔬菜产业园,一簇簇花朵灼灼绽放,一棵棵蔬菜生机勃勃,一个个产业工人忙碌着……很多蔬菜种植户,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走上了四季增收的致富路。
新闻推荐
9月29日,我区举行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上午8时30分,崆峒...
平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