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 管严 服务好 平凉市场监管部门“放管服”调查

平凉日报 2019-06-16 10:00 大字

权力下放放出活力与动力

何刚,是平凉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对于“放管服”改革,他直言自己最有发言权。

2011年,在四川某知名酒厂做销售的他,辞职下海,准备利用多年销售经验和对行业的了解,和朋友合伙创业,在家乡平凉开办酒厂,做自己的白酒品牌。

由于想法前卫,产品定位适合平凉本地实情,何刚对在平凉白酒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很有信心。然而,这一计划却因商标注册这个“拦路虎”,耽误了八年。

当时,商标注册审批权限集中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要申请注册商标,必须得去北京或者最近的省会城市的代理机构办理。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何刚走上了一条漫长的代办、申请、注册之路。

第一次,是在2011年,他得知江苏有一家代理公司,不需要办理人亲自去,只将资料寄过去,便能代办商标注册申请业务。于是,除了国家商标局要求的300元申请注册费用,他按要求又支付了1080元代理费后,向这家公司提交了申请。3个月后,对方寄来了受理通知书,他当时还抱有希望。可一年后,国家商标局的一纸驳回通知书,让他的希望破灭。

第二次是2014年,他和朋友亲自去了省城兰州的一家代理公司。他们见这家公司规模不小,工作人员有几十人之多,觉得这次应该没啥问题。那次,何刚自己申请了4个注册类别,朋友申请了11个类别。没想到,花了两万多元,一年后他和朋友又等来了驳回通知书。

何刚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先后申请过七八次,花了近5万元,跑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冤枉钱,却没一次注册成功,反而收到了一堆驳回通知书。他无奈地感叹道:简直是拿钱买经验教训。

2018年,何刚在中国商标网上查询信息时,无意间发现商标注册申请有了京外办事窗口,他浏览城市名单,看到平凉竟然在列,顿时喜出望外,便赶紧告诉身边朋友。这一次,他去平凉办理窗口给自己和朋友一下子申请了十七八个商标。

“方便,便宜,一目了然,注册时间由以前15个月压缩到现在的9个月,工作人员不像代办机构人员那样忽悠人,可否通过当场就能给你一个客观答复。”说起办理流程和感触,何刚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原国家工商总局下放权限,授权平凉市设立平凉商标受理窗口。窗口自2018年3月1日运行以来,诸如何刚这样的办理群众,办理商标申请注册业务,再也不用耗时耗力去北京办理,也不用耗费财务去找专业代理机构代办,方便了许多。

记者了解到,通过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资金支持,目前平凉市共建立了47个乡(镇、街道)商标品牌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商标品牌指导站全覆盖,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也让全市企业得到了实惠。

惊喜不只这一项。这些年来,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承接中央和省上下放的权限,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并且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企业电子化登记改革、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探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一季度,平凉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8万户,注册资金1165.21亿元,简易注销市场主体2909户。全市新申请商标469件,新注册商标435件,分别同比增长39.58%和65.4%。发放电子营业执照5210份,企业网上申请办理比例达到了85%以上。这些数字意味着,通过政府部门主动减政放权,极大地激活了平凉市场活力。

如今,何刚的商标申请注册已顺利完成,酒厂也已开始生产销售。他表示,如果不是“放管服”政策的施行,政府部门逐级下放权限,我的创业梦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创新监管管出公平与秩序

所谓“放管服”改革,就是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压缩冗长的办证、办照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看似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实则强化了监管力度,做到了宽进严管。

平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宏勤告诉记者,为了使监管更加公平公正,平凉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49个联席会议单位中,行政执法部门占到了45个,目前这一监管模式在行政执法部门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全力推进“四库一细则”(抽查计划库、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抽查事项清单库,抽查实施细则),通过监管平台制定检查任务,继而随机生成检查对象名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单,最后及时公开检查结果,确保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

“这种监管模式,能减少过去随机、多头、无序检查,打消企业的侥幸心理,一旦检查出问题,执法人员可以对照法律规定,将问题查深查透。”于宏勤说。

据了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市场监管部门还施行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这种方式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和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构建了企业信用信息“一张网”,通过大数据平台,初步实现了涉企信息跨部门、跨地区互联共享和集中公示。

截至目前,平凉市协同监管平台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送信息1468件,协助人民法院办理股权冻结38起,冻结股权1506万元,向省局及市文明办推送“红榜”企业1户,“黑榜”企业1户,列入严重违法企业2户。

该放的放,该管的管。特别是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市场监督部门始终坚持重拳出击,毫不手软。

去年,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价格监督检查及新组建的市场监管局,针对保健市场乱象、非法传销、计量器具、农村食品市场、校园食品、反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药品等六大类25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8247人次执法人员,检查了1.1万户市场主体,1229户非市场主体,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严抓严管,赏罚分明,新兴业态,审慎监管。

依托商事制度改革,市场监管部门的“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让脚踏实地、坚守诚信的企业,受到褒奖激励。让偷奸耍滑、恶意违法、不讲诚信的企业受到承受不起的惩治,最后寸步难行。

优化服务服出便利与品质

“以前开办企业,要跑到工商、税务、公安、社保几个单位,得花十几天时间,现在减并了流程,企业开办只需要5天时间。”6月10日,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窗口,一位领取企业开办手续的市民告诉记者。

简化企业登记程序,将公章刻制备案纳入“多证合一”,压缩申领发票时间,社保经办机构不再单独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开办时间由过去的8.5天,压缩至3至5天;开办过程中,办事人员由过去表格不会填、填不对,到现在加大事前服务和帮办服务,制定政策解读图、工作流程图、办事指南等,有效提高了一次填报的准确率和办结率;从过去前台业务人员之间不熟悉业务,到现在做到各类情况“一口清”,应对自如;办事人员从过去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到“一窗受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一些业务还能通过邮寄方式快递送达,做到“不见面办结”。省心、省时、省力、省钱,又能办成事的“保姆式”服务,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红利。

为了方便基层乡镇村社群众的需求,市、县市监部门将权限下放到基层所,就地解决了辖区范围内群众的业务诉求。

记者了解到,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多证合一”改革,将134项前置事项改为后置事项,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由201项减少为15项,全面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做到“审批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流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姚琴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崆峒区新增了4403名个体工商户,31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92户私营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竞争力、创新力明显增强。

随着机构合并,在食药监局从事了14年窗口服务的郭华,如今担任新成立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科科长。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该科室整建制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市、区各配备了6个办事窗口。

她告诉记者,如今“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和全窗口综合办理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使得群众和企业办事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和“只进一扇门”。

采访中,窗口服务人员均表示,能强烈感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对当前政策和服务的认可。他们认为,办事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放管服”政策的肯定。

“以前不耐烦、不理解的现象比较频繁,现在的政策让大家得到了实惠,加之我们窗口人员也加强了学习,基本能做到业务综合办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就有了明显提升,有时能站在我们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郭华说,这让前台人员倍感欣慰,工作起来也更有了劲头。

采访中,不少办事群众和企业表示,尽管和过去想比,大家满意度很高,改革成效也明显,但是距离外地大城市更方便、更快捷、更省事的“不见面办结”,还是有一些距离。

一位姓崔的办事群众针对人多时排队等候现象,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购置网上自主办理机,抽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把能在网上自主办理的业务,交由个人先行办理。

于宏勤表示,《甘肃省标准化政府服务规范》上周刚刚出台,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出台平凉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服务。购置设备,增加自主办理业务,加大线上“一网通办”力度,更好的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他说,通过继续下放权限,简化办事流程,争取做到应放尽放,服务更优,让群众和企业更加满意。

新闻推荐

平凉市旱作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康振生王奋彦马琨等出席

6月12日上午,平凉市旱作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市农业科学院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与中国工程院院士、...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