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240个群众直呼“太方便”

平凉日报 2019-06-10 17:30 大字

5月的最后一天,微风里夹裹着丝丝凉意。吃过早餐,70岁的秦八虎步履蹒跚,走进位于村部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秦八虎取到206元的养老金。

“以前取养老金、退耕还林补贴,要到东九农村信用社,一来太远,二来还要等候排队,既耽误间,还浪费人力,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就能拿到养老金和各种惠农补贴。”秦八虎高兴地数着钱说。

“不仅能存取钱,银行清利、缴纳电费话费、养老保险,农金室里样样能办。”前来取钱的秦国治补充道。

大秦村是崆峒区北部塬区远近闻名的养牛村,养牛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秦国智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他家饲养了10头牛,以前卖牛收入放到家里很不方便,跑到信用社有时错过上班时间;现在不一样了,农金室就在家门口,如果存取钱,24小时都有人。

作为大秦村农金室服务指导员,秦金祥对于农金室各项业务烂熟于心。他告诉记者,农金室每天资金流动量在10万元左右,每月流水至少也在200万以上。

老百姓腰包鼓了,但是“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农村群众金融知识较缺乏,金融风险意识较低,缺少基本的投资理财意识及技能,一些非法金融广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乘虚而入。“现在,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逐渐向农村渗透,农金室不仅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还面向群众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秦金祥说。

“如何识别假币、保险宣传册、唤醒沉睡的硬币……”在农金室,10余种金融宣传单页摆满了柜台,群众可以足不出村就能了解更多金融知识,同时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上当受骗,守住“钱袋子”。

香莲乡宋塬村,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子,农金室成为联通外部世界的一座桥梁。自从农金室建成,周边群众购买火车票、医院挂号方便多了。为了方便群众,服务指导员宋建军吃住在农金室,晚上如果有群众需要存取款,他都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服务。

67岁的宋光林老人提起农金室高兴地说:“农金室尤其方便了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儿女们汇回家的生活费用,我们一抬脚就能取出来,就是晚上我们也能把钱取出来,再也不用来回打车跑路了。”

在崆峒区,农金室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银行”,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目前,崆峒区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240个,业务覆盖252个行政村,配备农金室工作人员480名,为老百姓提供存取款、银行转账、养老金、电话费等费用代缴、农业保险办理、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崆峒区金融办副主任刘永贤表示,今年,崆峒区在17个乡镇、252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打造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向基层村组延伸的绿色通道,面向“三农”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金融服务。

新闻推荐

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购买新建商品房的风险提示

广大购房者: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特别是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还存在利用虚假广告、违规预售、签订存有缺陷的商品房买卖合...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