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园子到钱袋子 改革开放40年崆峒区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平凉日报 2018-10-14 22:36 大字

从露地粗放种植到大棚精细管理,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带富一方的农业支柱,改革开放四十年,崆峒区蔬菜产业经历了一场历史性变革,昔日老百姓的菜园子如今已成为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崆峒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泾河充沛的水资源,非常适宜蔬菜生产。资料显示,早在清末、民国时期,郊区农民就以务菜为业,出产的山药一度享誉陇原,绿头冬萝卜、包心白菜、辣椒、葱、蒜等地产蔬菜在平凉乃至周边也有一定市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全面推行,泾河川区以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初显规模。1953年,当时的平凉县扶持建起了泾滩、柳湖两个蔬菜专业社,专门从事商品蔬菜生产。1973年,全县蔬菜种植已发展到4个大队16个生产队,面积突破5000亩,产量超过2万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农业为主导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平凉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5年,经过积极调整产业思路,平凉引导菜农改变传统大田生产为保护地生产,重点在柳湖乡的柳湖、保丰、泾滩等村推广中小拱棚,主要种植黄瓜、西葫芦、芹菜、甘蓝等蔬菜。1991年,泾滩村四社菜农秦鸿奎首次在拱棚里种植陇番5号新品种番茄获得成功。此后,四十里铺镇清街、上湾等村先行先试,引进日光温室生产技术,种植韭菜、黄瓜等设施蔬菜,实现了反季节生产和反季节供应。

在四十里铺镇上湾村,种大棚的陈小红绝对是个“名人”。今年48岁的他,种菜已有24个年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已从当初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变成经验丰富的务菜能手。12年前,陈小红一家终于从半山腰的窑洞搬到了山下的新房里,盖房装修一共花了十万元,而这笔不小的开支正是他种菜多年的积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撤市设区以来,崆峒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大力推广第二代日光温室的同时,区上积极动员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四十里铺镇、白水、花所等川区乡镇种植的优质红萝卜,崆峒大葱、青龙大蒜、麻武洋芋等特色农产品畅销省内及周边地区。到2006年,崆峒区已先后建成油坊、土桥等10个蔬菜示范点和22个蔬菜种植重点村,推广黄瓜、辣椒、甘蓝、大蒜等大宗蔬菜8大类230多个品种,累计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35万亩,胡萝卜、山药、大葱、马铃薯等4个品种通过了省上无公害产品认证,蔬菜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种了一辈子菜,突然闲下来,还有些不适应。”家住柳湖村四社今年已经77岁的王志海老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合作社里种大田蔬菜,到后来自己承包大棚种设施蔬菜,王志海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菜地和大棚里度过的。2008年,正值中心城市建设改造,老王的菜园被征收。英雄没了用武之地,难免有些落寞。思前想后,他最后还是到邻村承包了2亩地继续种菜。去年年底,在子女的再三劝说下,王志海终于答应不再种菜,彻底休息。可今年3月,他又不声不响给承包大棚的侄子当起了技术“顾问”。

多年的探索实践,让崆峒区的领导明白,一项产业要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持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能人带动、企业参与。

1985年,刘学智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安国镇油坊村。当时,村里正在推广大田蔬菜种植。地处泾河北岸,特殊的水肥条件,让这里的蔬菜远近闻名。可一年辛苦下来,还是没有多少收入。看到乡亲们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刘学智决心要带领大伙趟出一条富路来。1994年,已在村文书岗位历练5年的刘学智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几年发展,油坊的蔬菜种植渐成规模。2004年,整村推进项目在村子实施。按照增收产业与基础设施同步的要求,要在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可相当一部分群众却有顾虑,毕竟种植设施蔬菜对他们来说还是头一回,技术管理能否跟上?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又怎样?大家心里着实没底。关键时候看干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刘学智率先承包了2座日光温室和2座拱棚。付出终有回报,苦心经营的菜棚当年见效,起初抱观望态度的群众纷纷主动建棚,一门心思种起了设施蔬菜。如今的油坊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刘学智也因带动群众种菜致富成了“网红”村支书。

今年6月中旬,平凉丰源公司生产的麒麟西瓜,再次打入北京市场,批发价达到5元/公斤。公司总经理齐胤捩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有机蔬菜、高档水果都有潜在的消费群体,因为品质好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今年4月,公司建立了‘白水丰源农业\’微信群,群内客户有400多人,有时一天交易量就多达70多笔。今年一季度,仅网上销售草莓就达40万元。”

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强化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通过深入分析区情实际和产业现状,崆峒的决策者把目光聚向泾河川区,一幅全新的蔬菜产业发展蓝图渐渐清晰。

2009年,《崆峒区2010—2012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优果精菜”基地目标,坚持露地与设施并举、春种与复种结合,崆峒区大力实施泾河川区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逐步形成了泾河川区两个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北部塬区高原夏菜、南部山区特色蔬菜3个产业带,先后引进、培育了高科农林、绿康源、天源、丰源等10家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直接投资达9000多万元,注册蔬菜品牌9个,年产鲜菜2.5万吨以上,产值达1.2亿元以上;扶持壮大生产大户25户,年产鲜菜1万多吨,产值达到1200万元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29万亩,总产量达39万吨,总产值达7亿元。

新闻推荐

关于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

平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事业单位名称)根据《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平凉工业园区...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