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泾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园——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平凉日报 2018-02-23 07:45 大字

温室大棚引入物联网技术,自动调控温度、云端灌溉施肥成了可能;无土栽培种植,全套流程化操作,工业化生产;蔬菜无污染、无病害、产量高……2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的泾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看到上万株西红柿、乳瓜整齐地栽种在岩棉盒子里,满目绿篱葱茏、春意盎然。

泾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占地1000亩,是由崆峒区惠农投资公司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项目于2016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3座智能温室和10座日光温室,园区完全参照荷兰温室种植模式建造的高端蔬菜种植温室,集中展示了荷兰栽培模式,温室内非常的通透、宽敞,气温也很舒适。

在园区总经理朱记龙的引导下,记者来到大厅西南角。朱记龙介绍说:“这里是整个温室系统的控制中心,湿度、温度、水肥等各种种植参数都由这里统一把控。荷兰模式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空间、光能、水肥,实现标准化种植,采用岩棉栽培,应用玻璃温室、计算机气候控制、二氧化碳补气系统以及完善的植保方案等现代科技。”西红柿、乳瓜等植株长势良好、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高科技的栽培方式,“大棚管家”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中控室、比例施肥器等智能化设备也成为西红柿、乳瓜产量和品质保障的“秘密武器”。

在园区内打工的朱红霞感慨地说:“一棵植株到最终撤秧,能结出100串果实。一株西红柿的产量在40公斤左右,产量是普通栽培方式的3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该园区采取“种植园区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销售网络化和农民职工化”的“六化”发展模式,一个个大棚,更像是一个个现代化的车间,带动实现了蔬菜产业园种植模式的全面革新。

据了解,园区智能温室及日光温室大番茄、辣椒、小番茄、生菜、小乳瓜等蔬菜,仅1月份已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同时,还可提供100多个用工岗位。截至去年底,该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1.29万亩。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逐步解决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瓶颈,把创新贯穿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希望的田野将会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崆峒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平凉市开展春节殡葬安全检查

为切实加强春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殡葬消防安全防控水平,2月1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带领市委常委、崆峒区区委书记陈铎,副市长宋全科及市民政局、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对崆峒区龙隐寺...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