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 敢于突破 善于突破
微电影《绽放》海报
□本报特约撰稿人焦炳琨
近年来,平凉市坚持不懈地抓影视创作,还敏锐地把新媒体影视列入评奖单元,这在全国也不多见,非常难能可贵。
平凉市第三届微影视作品展评活动是从2017年5月开始的,共征集到微纪录电影、微电影、形象宣传片、公益广告片和新媒体产品五个类型的作品165部,经过初评,有83部作品进入复评。目前,评审工作已全部结束,纵观这些作品,呈现以下特点:
题材选得好。参选作品题材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旅、扶贫等无所不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平凉市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视角有变化。尽管摄制人员多为新人,但在拍摄视角的探索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了通过俯拍、仰拍、回放、闪回外,还大量使用了活动轨、升降车、航拍等,灵活地运用了现代式叙事、虚拟叙事等多重可变的叙事视角,让人物的心理现实与物理现实交错在一起,幻觉与理智、本能与理性、情感与思想相互对话、互为因果,这就使所塑造的人物不仅鲜活了,而且有了深度。
用画面“说话”。用画面“说话”是这次参选的微影视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形象宣传片共有8部,微纪录电影有21部,其中各有一半以上没有解说词,但影片要讲的事情都讲清楚了,如形象宣传片《印象平凉之平凉雪景》,一般人拍这类影片,都喜欢选在山清水秀的春天,而它却选择了雪天,从雪中发现了美,找到了境界,而且没有一句解说词,全凭观众自己去感悟。形象宣传片《山水白家》则是通过画面讲述了古与今、人与自然、山与水、天与地的融合,使观众从无声中听到了人声,也从无限风光中闻到了花香。不少创作者还把用画面“说话”用在了微电影中,比如《莫让时光老去》台词很少,完全用画面展示主人公的思子之情和心态变化。《沉沦》台词更少,但却通过画面看到了人物痛苦的内心挣扎。
用意象鲜活故事。意象的使用不仅使人物更丰满,也使故事更鲜活。以《守巢》为例,小曹被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女友离他而去。他感到很失落,便爬到一棵孤树上发泄。后来,他还曾两次爬上这棵树。实际上这棵孤树是个象征性意象,编导用同一棵树来展示人物不同时空的心态变化。
把握好编辑点。在编辑技巧上各有所长,有的在构图上有创新,有的在蒙太奇上有探索,有的在叙述方式上有变化,有的在长镜头使用上有颠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剪辑,这是能否制作好影片的关键。其中有几部影片在编辑上很有特色,如《凉水泉村的女支书》《回归》《枯木逢春》等,尽管不是完美之作,但在寻找和把握故事连接点上都下了功夫,不仅重视桥段之间的衔接、人物对话的深化,更重视人物情感的连接,这就抓住了剪辑的灵魂。
纪录片的故事化。《山沟沟里的孩子王》《匠心筑梦》《邵寨酸汤面》等多部作品对纪录片的故事化、类型化作了有益的探索,这对画面加解说的传统纪录片模式是一种突破。更可贵的是在架构这些纪录片时,编导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达层面上,而是通过人物和故事的叙述,来引导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与思考角度,这就使纪录片有了不同,有了深度。
从整体来看,参选作品虽然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如同质化、缺少人性的展示和个性化的细节等,还需要在摄制中精心打磨提升。
新闻推荐
平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