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崆峒区四措并举夯实民族乡村群众民生基础

2017-11-23 14:56 大字

近年来,崆峒区始终把增进民族乡村群众福祉作为“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和民族乡村脱贫攻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上学、就医、文化、养老等问题入手,持续增加民生财政投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基础不断夯实。一是教育扶贫先行。加大民族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先后投资1.32亿元,扩建学校80所,新建改建校舍4.56万平方米,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民族乡村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前儿童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72%和95.7%。民族学生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秦天汭、黄凯等一批民族考生先后进入清华、北大等国家重点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真正用知识改变了命运,防止了贫穷的代际相传。二是卫生扶贫跟进。紧扣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和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两大目标,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民族乡医疗机构达到7个、床位127张,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民族乡村医生待遇,完善村医养老政策,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82人,培训村医1160人次,民族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三是文化扶贫同步。优先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成民族乡乡级综合文化站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4个。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覆盖工程和光缆入乡、入村、入户工程,民族乡村“户户通”、光缆、3G、4G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6%。加快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组织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成宗教活动场所书屋16个,大寨赵塬村被评为省级“民族特色文化村”。四是社会保障兜底。积极推动***与精准救助有效衔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族乡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民族乡村基本建立。

新闻推荐

平凉市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11月16日,一阵警笛声在平凉市中心城区的北塬响起,各类应急保障分队迅速集结,展开一场紧张有序的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演练。这是平凉市根据省环保厅部署,结合平凉市辐射安全监管实际,按照立足实战、...

平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