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左公庙

甘肃经济日报 2021-10-23 00:48 大字

□ 安杰

左丘明到灵台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想来那该是一个美丽祥和的日子吧?那一天,这位尚未盲眼的鲁国史官弃官归隐,带着全家游历大半个中国,终于踏上了大西北苍茫的黄土高原。一切都是冥冥中的神示,他登高送目,一颗心顿时被抓住了:正是清凉的秋天,原野广阔浩渺,一眼望不到边,成熟的庄稼刚刚开始收割,劳作的身影此起彼伏,远处炊烟袅袅,一支似曾熟悉的牧歌在天地间传唱。左丘明眼睛湿润了,有一种长途跋涉历经千山万水的游子回到故园的感觉,于是决意在此定居。他弯弓张箭,立誓箭落之所,便是宅居之地。箭似流星,不偏不斜,正中一棵苍老而蓬勃的古楸,他漫游的脚步就这样停住了。当地人传说,因为是秋天射箭,射中的又是一棵楸树,左公便名此地为“秋射”,至今未变。

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离奇了些,可是却绝对充满诗意。左丘明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曾参及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孔子家语·观周》记载,为了保存历史,孔子曾带领左丘明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里查阅档案,回鲁后孔子写了文字简明的《春秋》,但文辞过于简略且隐晦。为阐述孔子《春秋》真义,准确表述孔子思想,左丘明编撰了内容浩繁的编年体史籍《左传》,成为后人研究《春秋》必备的参考。此后他又编撰了二十一卷的《国语》,首开国别体史书的先河。这两部著作在中国思想史、史学史、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东汉学者桓谈在《新论》里说:《左传》和《春秋》如同衣服的表面和里子,不可或缺。

在灵台民间传说中,左丘明晚年看到鲁国内乱频繁,士大夫纷纷逃亡,自己穷困潦倒,处境非常艰难,为避战乱,从山东举家西迁,在今灵台县独店镇秋射村长居终老,死后葬在居所旁边,后人在其墓旁建起左公庙以志纪念。我一直以为,左丘明的壮游或许是偶然的,但在秋射停下劳顿的车马,却绝对是必然的,或者他的漫游根本就是奔这块圣土来的:厌倦了纷繁的春秋乱世,与其在庙堂之上狗苟蝇营,不如追慕周文王筑灵台天下归心的高义,万里迢迢去庇护周朝先王的土地上长歌当哭!

默念着往事,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了左公庙。时值清晨,天阴沉沉的,四野无人,几经风雨洗劫,祠庙今已不存,旧址上只有一座古老的墓丘,远远便可望见,高五六米,周遭十多米,墓冢浑圆,规模依旧,只是四面杂草丛生,一片萋迷,叫人感叹。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的话如果可信,也许可以说明《国语》这部巨著,正是左丘明在灵台秋射村隐居后的作品。作为一个文人,特别是一个盲眼文人,左丘明生在那样的乱世是不幸的;但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史家,左丘明又是幸运的。《国语》和《左传》以不同形式记录了大体同时期的史事,相互之间有详略同异,不少地方可以互相参证,所以后来学者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今天所见到的《国语》,文字有若干不相协调之处,其原因大约皆源于后来左丘明的双目失明。从这两部作品看,左丘明感觉强烈、思想清晰、文笔优美,有着一般文人所难能可贵的幽默、诙谐。更重要的是,《左传》处处借助天道鬼神的外衣,实际上是根据人民的利害来发表政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体现民本思想的作品,给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在封建时代实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如果和后世作家相比,也许有人要说他像司马迁,而我更愿意说他像苏东坡,人道、正直,弥漫着芬芳的人文主义魅力!

我一直觉得,左丘明选择了灵台作为他的终老之地,实在是灵台人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论语》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古人处世,追求的是立德、立言和立功。著述立言和为国立功固然不错,而占首当其冲第一位的是修身立德,是值得一生追求而又最难企及的人生大境界。孔子是儒家的祖师,万世尊奉的“圣人”,但他以左丘明之喜为己喜,以左丘明之恶为己恶,很少有人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何况他还只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后学晚辈。足见在孔子心中,左丘明不仅仅是个具有丰富著述的立言者,更是个有崇高声誉的立德者。《肥城县志》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所以后世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对左丘明特别推崇,称其为“鲁君子”。在蓝天广宇下,手捧两部信史的左公,使灵台这片土地被一脉温厚悠长的文明之光所照耀,他光昭日月的盖世节操,千年以下更令人倾慕不已!

左丘明墓“灵台说”,最早记载见于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灵台左丘明庙,在县东北三十里。”清乾隆《甘肃通志》也说在灵台县东北三十里有左丘明墓。中国是一个血缘社会,有把名人划归自己家乡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所谓的乡情心态或者乡邦文化。灵台“左丘明之墓”虽然尚无明确佐证,但乡邦文化作为一种心灵寄托,历来激发着人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赤诚和热情,一代又一代灵台人许身社稷,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正是与包括左丘明在内的历代先贤鼓舞激励分不开的。左丘明庙初建于何时今天已无从考证,但《灵台县志》清清楚楚记载,最近一次重修大约在清代康熙年间,左面有历代文人墨客题撰的碑廊,右面是左丘明的坟冢,中间殿阁祭祀这位名传天下的史家。可惜在那史无前例的日子里,祠庙被拆毁,仅留下墓冢。也许人们想破除的仅仅是迷信,遭殃的却偏偏是文化,但是我想不管地上的祠庙如何无迹可寻,在人们心中,有一座纪念碑却将永远矗立!

我在左公庙徘徊多时,不知不觉天已经晴了,阳光融融,清风徐徐,这块历经风雨的土地变得分外祥和、灵动。

新闻推荐

2021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验收(灵台县)汇报会召开

9月26日,2021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验收(灵台县)汇报会召开。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刘昱参加会议。会上,省卫...

灵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