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消除视觉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来抓,围绕“视野范围内无垃圾”目标,不断优化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落实,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治理责任。县委、县政府站位擦亮脱贫攻坚底色、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上下联动与左右协同相统一、定责与督责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组建了专门的办公室,印发了《灵台县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各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压紧靠实了乡镇部门职责,形成了工作合力。各乡镇、各部门坚持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挂帅,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细化了各自推进方案,分区域、分类别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出台了《灵台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责任目标及考核办法》《灵台县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督查考核办法》《灵台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督查方案》,《灵台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红黑榜”发布办法》等制度规定,建立了乡镇日常自查、十大牵头部门周内检查、县级领导按月督查、整体工作月底通报和“红黑榜”发布等制度机制,三年来累计开展督查检查120余次,下发督查通报31期、督办件62期,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900多条,有力推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突出工作重点,优化治理方式。紧盯“视野范围内无垃圾”目标,优化治理思路,改进治理方式,有统有分地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七净一规范”活动、资源回收利用等融合起来,相互借力、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清理垃圾、又美化环境;既抓户外“宏治理”、又抓户内“微治理”,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三年来,累计抓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54个、省市县列“清洁村庄”示范村105个、“美丽庭院”150个,完成户厕新建改造24108户。“分”就是立足区域实际,找准问题症结,突出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公路沿线治理,拆除违法建筑150处,清理整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物堆放点140多处;加大交通、山边、沟谷、城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治理力度,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900多处;狠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4处,回收废旧农膜1200多吨,加工销售聚乙烯颗粒600多吨;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57.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52%;抓好河道流域治理,清理河道160多公里,关闭采砂企业9个,整治临时采砂点6个;统筹推进建筑工地、学校医院、景区景点、厂矿企业环境治理;累计清理生活垃圾12.8万吨,整治无人机航拍垃圾堆放点705处、遥感卫星定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78处,整治率100%,存量垃圾得到全面清理和整治,有效改善了城乡面貌。三是着眼常态长效,提升治理能力。结合实践探索,紧盯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去存量、控增量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能力。一方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县城区及8个乡镇建成垃圾填埋场6处、垃圾转运站4处;在什字、独店等6个重点乡镇建成污水处理站6处,埋设污水收集管网8.44公里。累计购置投放清运车、洗扫车、抑尘车、清洗吸污车等保洁车辆34辆,配备垃圾斗、果皮箱、垃圾分类收集箱等573个,构建起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县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全覆盖。另一方面,优化治理环境、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利用灵台发布等媒介平台,采取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四个一”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动员,积极引导群众支持参与专项治理工作。三年来,累计发布各类宣传信息1200多条,悬挂横幅800多条,刷写宣传标语3000多条,发放倡议书8万多份。落实卫生包干责任制,制定了“门前五包”管理办法,建立了机关干部示范带动机制,每周五下午,组织干部职工对各自卫生区域进行大整治,示范带动群众参与。建立了“定保洁人员、定保洁经费、定保洁范围、定保洁标准”的清洁保洁机制,组建村级保洁队伍186个,配备卫生保洁员1146名,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缺人员、“一阵风”等问题。
新闻推荐
县政协召开加强小区物业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双月协商座谈会
4月23日,县政协召开加强小区物业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双月协商座谈会,部分县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部门、物业...
灵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灵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