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小小芦笋成百姓增收“顶梁柱”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4-22 00:57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陶攀

近日,记者走进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绿芦笋种植基地,一根根青翠的芦笋长势喜人,焕发着勃勃生机。“什字镇草脉村这个芦笋基地2018年在我们这儿建起来以后,我就在这儿干活,每天能挣70元,在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太好了。”正在绿源芦笋种植基地干活的王凤英高兴地说。

王凤英是什字镇草脉村村民,今年是她在芦笋基地上班的第三个年头。她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一直在街道的工程上当小工,自从这里建起了芦笋基地,我就一直在这儿干活,家里能脱贫,这个芦笋种植基地帮了我的大忙。现在两个娃娃都在上大学,我在这里干活的收入就能保证娃娃的生活费了。”

据了解,芦笋属于宿根性作物,一次栽植可采收15年以上,每年采收2次,亩采笋2000—3500斤左右,亩收入可达10000元以上。2018年,灵台县绿源种植业公司在什字镇草脉村投资建设了灵台县绿芦笋种植基地,基地采取“国有公司+产业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在什字镇梁家咀村流转群众土地500亩,彻底解决了附近群众就业难题。

在芦笋基地打工的村民大部分和王凤英一样,有的还在合作社里入了股,平时在基地上班,年底还能分红,真正地享受着脱贫攻坚的政策红利。绿源产业扶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鹏程告诉记者,“芦笋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常年用工量大,我们就在附近找工人,而且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大部分,至目前,已累计用工6000多人次,为周边群众提供劳务创收50万元。我们采取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吸纳贫困户2000多人,按照每年保底分红6%、效益分红不低于2%的协议分红标准,已向贫困户兑现分红资金33.6万元。”

新闻推荐

助力抗疫保开学 甘肃蓝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向平凉市各级各类学校捐赠医用口罩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目前,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即将开学之际,面对学校防疫物资紧缺、需求量大这一情况,4月9日,平凉巨星集团...

灵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灵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