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灵台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纪实
本报记者左玉丽王睿君
1月31日,大雪过后,气温骤降。灵台县城西侧3公里外的中台镇水泉村农业休闲主题公园内,却暖意融融:生态园中,玫瑰、矢车菊、满天星等花卉竞相绽放;温室大棚里,草莓、圣女果、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2017年初,水泉村依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扶持,利用地处县城城郊的有利条件,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采摘、餐饮等休闲农业。到年底,这个以前没有任何经营性收入、仅靠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运转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
水泉村是灵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起,灵台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通过引导村级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等途径,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去年,灵台县有27个“空壳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总数达到102个,占全县184个村的55.4%,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75.5万元,同比增长17%,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实现了农村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双巩固、双提升。
一
灵台县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渠道狭窄、发展不平衡。
2016年全县13个乡镇18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004.7万元,接近六成的行政村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村级组织日常运转仅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成为制约脱贫攻坚的短板所在,只有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才能筑起乡村振兴的基石。”灵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贫困村脱贫退出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乡村脱贫攻坚进程的重要因素。灵台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因势利导,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2016年年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确定村“两委”负责人能力强、村级债务管理规范、产业发展潜力大的14个村,作为全县首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
据灵台县财政局总会计师杨建辉介绍,县委、县政府推广特色农业增效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利用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带动型、经营服务型等六种发展模式,由乡镇和行政村结合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种养习惯等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自由选择发展路径,坚持以点带面,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邵寨镇干槐树村因唐槐而闻名。去年以来,干槐树村深度挖掘人文自然资源,围绕人文生态住宅建设、风景观光旅游开发、古唐槐开发保护,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建成后通过入股分红,预计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10万元以上,户均每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由少到多的巨大转变。(转2版)
新闻推荐
2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边安玉主持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县监委、法院、检察院、政府办、政协办、发改局、财政局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各工委(室)负责人、退休干部代...
灵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