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船出海”到“驾船出海” 静宁县界石铺红牛产业链发展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 2022-04-11 00:39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芳芳

4月4日,28头优质供港红牛从平凉市静宁县“红色小镇”界石铺装车起运。只需48小时,风味独特、肉质细嫩的平凉红牛就能端上香港市民的餐桌。

自2020年10月取得商务部自营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以来,静宁县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出口基地,已累计供港出口以平凉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3981头,截至去年年底实现销售额6305万元。

从曾经的“借船出海”到如今的“驾船出海”,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出口基地畅通了由农户到基地、由基地到出口的销售渠道,让平凉红牛走上了高端市场,有效延长了供应链、拓展了服务链、提升了价值链,也蹚出了一条红牛产业链式发展的新路子。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咱们的平凉红牛在香港市场上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去年共向香港发了1478头平凉红牛,今年配额是636头,截至目前出口了308头。”近日,在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出口基地,负责人赵建仓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基地情况。

近年来,静宁县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南果北牛、种养循环、多元互促”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牛产业作为西北部乡镇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全力推进牛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

界石铺镇抢抓机遇,把龙头企业带动作为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建成了界石铺镇供港肉牛标准化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基地牛存栏量常年保持在500头左右,为供港中转和农户选购交易提供了优质种源,也为群众获取购销信息、技术服务和市场交易提供了便利。

龙头引领、产业兴旺。以供港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为辐射,界石铺镇配套建成了平凉红牛粤港澳市场中转基地及母牛超市和平凉红牛科技服务中心,健全了动物检疫、市场信息、饲料兽药配销、冻配防疫等服务,还增设活牛交易、金融信贷、防疫保险、产业奖补等功能。通过聚焦肉牛产业上下游,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供应链横向配套,实现了产业聚集发展。

自营出口以来,基地已累计供港出口平凉红牛2563头。依托供港基地这个“金色港湾”,去年界石铺镇又新建了2个标准化养牛小区,新增了5个平凉红牛养殖示范村,产业体量不断增加。

畜草结合链式发展

崔岔村曾是界石铺镇出了名的“烂肠村”,多年娶不进一个新媳妇,如今靠发展养牛产业成了“明星村”。李建平是村上的养殖大户,和父亲养着31头牛,还种着63亩玉米、6亩果园,去年仅养牛一项就挣了16万元。记者走访看到,多则二三十头,少则四五头,崔岔村每家每户都在发展牛产业。

“我们算过账,平凉红牛本地收购价一头2万元,供港出口价每头2.2万元,算上基地销售溢价和9%的出口退税收入,每头牛的利润超过4000元。”界石铺镇党委书记李高强介绍。

自从畅通供港通道后,界石铺镇推行当地农户交售肉牛每公斤加价3元、建档立卡户每头加价400元、合作社交售每头200元中介费、经纪人交售每头50元中介费的“3425”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让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各个经营主体都有钱赚,大大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转4版)

新闻推荐

平凉市召开新编秦腔历史剧《天颜使台》剧本研讨会

4月1日,平凉市文旅局组织召开了新编秦腔历史剧《天颜使台》剧本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平凉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