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镇倾情打造劳务服务港 搭起便民“连心桥” 静宁县免费运送两千余名务工人员返乡后记
随着静宁县将两千余名天水、陇南两市籍滞留务工人员安全运送回,这篇温情的回家故事本应告一段落,但仁大镇临时搭建的安置点刘川小学却没有终止它的爱心使命。连日来,安置点送走了离去的背影,又迎来了期盼的眼神,一个个暖心故事仍在延续……
秋去冬来,走进静宁县仁大镇务工人员临时安置点刘川小学安置教室,宽敞的教室里四五位妇女正围着火炉取暖,炉火上烤着静宁苹果。通过交谈了解到,她们都是来自陇南市西合县洛峪镇的务工人员,因近期交通管制等原因暂时滞留。
“我们已经和村上取得了联系,但我们只有5个人,来回成本多,村上在考虑减少成本的方法,让我们再等等消息。”王腊琴告诉记者。
“目前有39个务工人员在滞留点,不到10个人在等回家的消息,其余的都在附近打零工,工资日结算,晚上回来吃住在学校。”负责刘川小学安置点的仁大镇纪委书记樊鹏程说。
在深入交流中得知,为了疏导减轻大家的焦虑,仁大镇呼吁附近乡镇的企业,合作社等用工场所尽全力吸纳她们就近务工,边挣钱边等车回家。有的务工人员在农户家里给果树施肥,有一部分在果库拾拣苹果。同时为了提高滞留人员的生活质量,镇上购置了炉灶,买来锅碗瓢盆,以及做饭所需的基本生活物品。安置点上的务工人员也抱团取暖,暂时没有出门务工的在安置点上做饭。
交谈中,从农户家施肥回来的天水麦积区元龙镇石湾村村民李河学正赶上刚出锅的香喷喷的揪面片。
“真温暖,干活回来还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感觉跟自己家里一样。”李河学动情地说。
仁大镇通过本次运送外地务工人员返程,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谋划如何将刘川桥头这个“劳务金三角”的作用越发凸显,思考如何让临时的滞留点变成长久的温暖港和暖心驿站。
“我镇计划在刘川小学规划550平方米的土地,修建6间房屋,安置30张床铺,修建标准的澡堂、食堂、洗衣房。建成集用工信息发布、技术培训、后勤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用工服务港。”仁大镇党委书记徐贵洲表示。“我们也在谋划提供线上跟进式、定制式用工服务,并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实现服务全过程可查询、可追溯,为精准化务工服务奠定基础。”
徐贵州表示,将来务工人员不仅可以在农户家和企业务工就业,还可以在找到用工需求前在服务港正常住宿生活。
在本次运送劳务人员返乡服务中,仁大镇把群众的困难与干部的责任“联”在一起,把群众的所想和干部所为“系”在一起,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相信在将来,仁大镇精心打造的充满温情的“劳务服务港”会长久绽放它温暖的光。(编辑:武小娟)
新闻推荐
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店乡对照“九大建设”任务和“十大行动”,认真安排部署,主动担当作为...
静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静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