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盼,清流润民心

甘肃农民报 2021-10-14 09:38 大字

近日,在会宁县中川镇高庙村,村民张丽霞正在接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何成军

“没多久,咱们村也能吃上洮河水了!”9月28日,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通水仪式在静宁县隆重举行,界石铺镇大河村村民虽未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但通过网络知晓盛况的他们,心情愈发激动。

天天说,年年盼。这一刻的到来,让多年的梦终于实现。

十年九旱的大河村,只有山地,没有水浇地。多年来,家家户户“靠天吃饭”,只能种些马铃薯、玉米等耐旱作物。“没川地,没水源,看着其他地方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也只能眼红一下 。”村党支部书记朱小祥告诉记者,静宁县盛产优质苹果,可大河村受制于土质、水质等多项因素,连这条路也“堵”死了。

种地要“靠天”,生活也如此。一口陈年的水窖,是所有人主要的饮水来源。“条件好一点的村民家打了水井,一直打到30米,可水还是浅浅的,味道也有点苦咸,甚至比不上窖水。”朱小祥说,下雨是大家最期盼的事,因为每到旱季,水窖也会干涸。

无奈,去远一些的村挑水,去镇上买水,洗完菜的水喂牛,一个月洗一次澡……大伙“各显神通”,度过一个又一个缺水的春夏秋冬。

2006年,大河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大家的生活方便多了。可这个自来水,其实也来源于一座“大水窖”:雨水蓄积在中沟坝水源地,再向三合乡及界石铺镇供应。虽说旱季时依旧供水紧张,水量不太稳定。可相较于以往,已经有很大的提升。

有了自来水,2015年,村民韩进州家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方便地洗澡。但时间久了,由于水质问题,热水器管道总是被水沟堵住。韩进州只能作罢,重新拿出以前的浴盆。“听说洮河水供应稳定,水质好,到时我的太阳能又可以重新启用了。”韩进州说。

今年50岁的韩进州,家里既有水井,又有水窖。从他记事起,家里的水就时断时续。水窖和水井都没水时,父亲就去其他村子借水,谁家的井里有水,就去谁家挑。一个来回下来,经常要一个小时以上。

成年后的他,依旧延续着父辈的生活方式,种着10亩马铃薯、10亩玉米,养了5头牛,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种植不好干,那就发展养殖。”韩进州说,养牛需水量大,水龙头里换成洮河水后,他想再多养几头牛。

沿着坡路继续向前,村民韩长余正在牛棚里忙碌。一周前,他刚卖掉两只4个月大的牛犊,收获了2.2万元。“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工作,就我们老两口养牛养猪。一个月要用8吨水,一吨水7元,还是有些贵。大家多年来也养成了节水的习惯,平时随便洗漱,都先用窖里的水。”韩长余说,到时,如果洮河水的价格再能便宜些,就两全其美了,养殖也不发愁了。

“稳定的水源,也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朱小祥说,村里现在已经有37户人陆续搬到山下的新农村,借助全县推进“厕所革命”的东风,换上了全新的水冲式厕所。村里供上洮河水后,越来越多的人将用上水冲式厕所,没有了“臭味”,村里的空气更清新了。

目前,界石铺镇所属的猴儿咀工程已全面建设完工,拥有容积21万立方的调蓄水池1座,高位水池7座,即将运营。还有三合、原安、八里、灵芝、红寺、细巷6个乡镇,也覆盖在内。上赵工程、田堡工程、小岔沟工程,全部蓄势待发。

渴盼终成现实,涓涓清流,将滋润每个人的心田。

新闻推荐

静宁县组织收看平凉市第五十八期“崆峒大讲堂”

9月25日,平凉市举办第五十八期“崆峒大讲堂”,知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作了《“十...

静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静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