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振兴更近 ——界石铺镇梨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甘肃农民报 2021-09-09 00:56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通讯员 柴王宁

春天梨花吐蕊绽蕾、蜂蝶迎客;秋天硕果累累、梨香诱人……

每年初秋,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就开始热闹起来,梨果成熟压弯枝条,村民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空气中果香四溢,浸润着丝丝甘甜。

说起静宁,除了最为知名的“静宁苹果”,还有一张新秀名片“静宁早酥梨”。

界石铺镇是静宁县有名的梨乡。近年来,该镇以“保护传统果产业,更新换代老果园”为目标,不断提升梨农科技务果水平,进一步壮大梨产业,做强梨经济,提升了“静宁早酥梨”品牌,助力当地百姓走上一条“甜味十足”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颗梨 致富一方人

“种梨让我们成了新农人。”对曾经种植传统农业的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上川社村民孙高冬来说,就像场梦。

“2014年以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先后种了10亩早酥梨园,现在是盛果期。今年干旱,挂果少,收购价0.8~1元/斤,估计能卖3万多元,即便这样,也比种植传统农作物要好很多。”孙高冬说。

界石铺镇发展早酥梨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树体老化,病虫害严重,产业效益日渐下降,严重制约了梨农收益。

界石铺镇镇长刘晓刚介绍,近年来,为了稳固“南果北梨”的产业格局发展,县、镇两级在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改良方面下足功夫,推进了老果园更新改造,通过现代果业新技术的推广,有效缩短果树幼龄期,实现“三年见果,五年丰产”目标。2020年,老果园改造成早酥梨标准化示范园230亩,涉及农户148户,培训果农200名。

目前,界石铺镇梨产业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挂果园0.8万亩,年产梨2.4万吨,产值达48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

闯出品牌  从“卖全国”到 “卖全球”

静宁早酥梨个大色鲜,果肉细腻,口感酥脆,汁多爽口,备受消费者与客商青睐。

为了让静宁早酥梨走出甘肃,实现由“卖全国”到 “卖全球”的转变。近年来,界石铺镇走出去,参加各地果品展销、推介会,不仅收到消费者好评,还赢得了果品专家的认可,先后在甘肃省平凉市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使“静宁早酥梨”成了除苹果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静宁早酥梨远销国内广州、上海、成都、宁夏等地。去年,首次出口菲律宾,不仅增加了果农的信心,也让静宁早酥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提升。

为了让果品产值最大化,界石铺镇建成2000吨果蔬气调库、果筐加工生产线。2020年,在天津市武清区的帮扶下建成“东西部协作电商产业园”,电商、直播的介入打通了从“单一”到“多元”的销路途径。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果蔬脆片加工、梨膏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聚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真正把早酥梨产业做大做强。”刘晓刚说。

农旅融合 乡村游“出圈”

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结合。

近年来,界石铺镇在发展“一乡一业”梨产业的同时,依托现有资源,融合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商品、农家屋变客房”,全面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围绕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核心景点培育产业基地,推动景点向景区转变。聚力建成集田园观光、果蔬采摘、休闲烧烤、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研学为一体的高堡驿站、谷湾驿站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新引擎、催生了新动力、激发了新活力。

有了景,如何留住人?再回得了头呢?

“下一步,界石铺镇将实施‘百美村宿’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红军泉养生谷、特色小吃街、水上乐园、温泉度假酒店等特色项目,让游客体验到‘春赏花、夏看景、秋摘果、冬温泉’的小镇四季风情游。”刘晓刚说。

如今,静宁县界石铺镇环境优美,果产业兴旺、旅游业星罗棋布,一批“可看、可吃、可玩、可体验、可带走”的乡村农旅产业基地将闪亮“出圈”,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拉开……

新闻推荐

周岔戏楼见证一段历史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芳

静宁县四合乡周岔戏楼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姚志强摄1936年10月中旬,红二方面军六军从通渭陇川出发,进入静宁地区。途经四河乡...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