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 华夏之根 探访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七宝1984年治平乡后柳沟村的村民挖出了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从中出土了三璧四琮,大而罕见(直径分别为32.1、27.8、27.3厘米),质地近和田青玉,色泽青碧,边有沁蚀,表面光洁,但厚薄不匀,肉部保留切割痕,中间好孔单面钻成,比较规整。四琮均外呈方柱体,内穿对钻圆孔,两端突射,射口平齐而圆。其中蚕节纹青玉琮最为珍贵,中部凸出四棱,棱角磨圆,浮雕四组蚕节纹。此琮玉质纯净,莹泽细润,切割平匀,圆方有度,工艺精细,纹饰精美,充分展示了齐家文化治玉工艺的高超水平,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把该琮确认为国宝,也是目前平凉市馆藏文物中的唯一一件国宝。
▲青花双龙戏珠缸一级文物,高32厘米,口径36厘米,厚胎、直口、方唇、深直腹平底、浅圈足。施白釉,足内无釉,处腹表花绘二龙戏珠间火焰、云朵纹,下腹绘一圈海水纹。釉色莹润,青花浓艳,器形端庄,是清代青花瓷中的珍品。
▲禾叶纹曲腹彩陶盆这件禾叶纹曲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中期代表器物,属细泥红陶,上腹垂鼓,下腹曲收,上腹部绘连续禾叶纹,中间夹一枝叶纹。主题纹饰寓意深刻,据推测与原始祗农活动有关。因器形完整,纹饰独特,属国家一级文物。
▲西夏官印边长6.7厘米,高4.3厘米,城川乡鲍家嘴头村出土。印面有四个九叠篆西夏字,至今尚未识读,此印是研究西夏官制及文字的重要资料,被定为一级文物。
明洪武五年碗口铜火筒一级文物, 1983年红寺乡出土。质地为黄铜,由大碗状筒口、粗真筒状前膛、球形药室、喇叭状尾銎四部分组成。一个小药线孔开在药室上,在口沿、前膛之前后各铸一道加固束箍,从口部至尾銎留有一条明显的合范痕。前膛外壁上阴刻“虎贲卫,虎字拾贰号,大碗口筒,重贰拾伍斤玖两。洪武五年八月吉日,宝源局造”等共4行15 字铭文,均为楷体。通体长37.2厘米,口径14.6厘米,銎径9.6厘米,壁厚1.5厘米,重达15.629千克。铭文中清楚地记录了使用部队、铸造机构及铸造年月,对研究明代兵器制造有重要意义。
静宁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目前现代化设施较为齐全的国家三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23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4件、二级193件、三级818件。藏品以齐家文化玉器——静宁七宝最为驰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静宁县境内的史前文明可上溯到距今七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远古先民们在葫芦河谷地披荆斩棘,建立家园,开创了原始农业,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诞生了伟大的成纪文明。治平后柳沟出土的四琮三壁质地润泽、工艺精湛,被考古界称为“静宁七宝”,是我国早期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灭义渠,静宁遂纳入秦文化的统治范围,并修筑长城以御外侵。如今,四河、红寺、界石铺、三合、原各乡镇还殊存长城遗迹17处。由于汉代“事死如事生”厚葬风气的盛行,在静宁县的李店镇王沟村,威戎武家塬、城川靳寺村汉墓曾出土大量的陶器、青铜器、漆器、玉器等,对静宁县人文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静宁人历来崇文尚武,古城城址、吕河城址、威戎堡、章川堡等重要古堡,见证了吴玠、吴璘、刘錡等无数豪情万丈、青史有名的民族英雄。始建于明代的静宁文庙,培育了慕天颜、赵西岩等一批文人雅士。
新闻推荐
考察交流“取真经” 启迪智慧促发展 静宁县党政考察团赴河西部分县区学习考察总结汇报会召开
9月24日,县上召开党政考察团赴河西部分县区学习考察总结汇报会,学习借鉴经验做法,优化完善思路举措,动员全县各级进一步...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