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界石铺的红火产业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9-18 01:52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段睿珺

界石铺镇是平凉的西大门,国道312线和平定高速穿境而过。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五过静宁,其中三次在界石铺镇停留或驻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留有宝贵的红色文化印迹。

今天的界石铺镇,按照“镇产业公司+龙头企业+合作联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五联”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贫困群众抱团发展饲草种植产业和肉牛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畜带草、以草兴畜,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农业的新路子,群众有事做了,在家门口挣上了安心钱,幸福的日子红红火火。

供港的“致富牛”

8月的界石铺,山川披绿,成片成片的苹果林里,芬芳甜香的苹果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

近年来,界石铺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贫困群众抱团开展饲草种植产业和肉牛养殖产业,从以前的独户养殖到公司标准化养殖,农户们尝到了甜头,鼓足了干劲。

在界石铺镇西川村的平凉红牛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里,记者看到几百头平凉红牛膘肥体壮,在双列式标准化牛棚里或站或卧,等待体重等指标达标后被运往香港。

“我们搭建了从农户到基地、基地到出口的平凉红牛高端销售市场,拓展了肉牛销售渠道,”界石铺镇镇长李高强介绍,平凉红牛供港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利用和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签订的红牛出口配额,采取“企业统一供种、农户分散繁育、基地集中育肥、企业回购统销”的方式,主要面向周边收购、集中育肥和销售以平凉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带动了10个村办养殖合作社实体化规范运行。目前已饲养平凉红牛560头,出口供港活牛940头。

李高强说,基地采取“政府项目扶持搭建平台,企业带技术市场轻资产经营”的合作模式,自建成以来帮贫带贫作用非常显著。基地帮扶资金按照企业经营收益每年获取固定收益40万元,向12个贫困村每年平均分红2.8万元,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同时,带动西川村31户农户(其中7户贫困户)以62.4亩土地入股,每年每亩获得700元的保底分红收入;吸纳镇内12名贫困户到养殖基地务工,年均可获得3万元劳务收入;带动水鱼等村62户贫困户订单种植饲草玉米900亩,每户饲草种植收入1.3万元。

为鼓励农户养殖平凉红牛,界石铺镇实施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镇上农户交售550公斤以上平凉红牛,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3元最低保护价格收购。本地贫困户交售550公斤以上的平凉红牛,在正常市场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每头加价400元。(转3版)

新闻推荐

静宁 以果为媒打造乡愁“栖息地”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吴玺静宁县依托“静宁苹果”品牌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好去处”,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增加群众收入...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