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村晚”小舞台 展现乡村新风貌
表彰村上涌现出的“好媳妇”“好婆婆”“脱贫攻坚模范”和“最美致富带头人”
石志强通过手机直播的形式录制节目
分享获奖心情
打起鼓、敲起锣
舞狮表演
文艺节目表演
现场书写赠送春联
去年,村民石自强通过手机直播的形式从头到尾录制了二夫村的第一届村晚,今年的村晚他早就抢占了最好的位置,又通过手机直播的形式进行录制。“今年收入比去年好了很多。”石志强告诉记者:“村民们的收入总体都比去年好,你看大家的精气神就可以感受到。”
1月13日,静宁县界石铺镇二夫村举行了“守初心·感党恩·迎新春”文艺活动,总结了2019年村级各项工作,表彰了村上涌现出的“好媳妇”“好婆婆”“脱贫攻坚模范”和“最美致富带头人”,县委党校教授李忠良为群众宣讲了党课。随后举办了由村民自导自演,群众参与的自娱自乐的“村晚”。今年已是该村举办的第二届农家春晚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去年办的时候是报了节目就能上,而今年报名的节目就有30多个,我们进行了筛选,从好中选优,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该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司亚亚说。
据了解,二夫村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门路窄,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面广,有的贫困户全家靠着低保勉强度日、有的家中没有一件看得过去的家具、有的家里住房梁歪墙裂……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户194户991人,截至2017年年底尚有贫困户124户599人,贫困发生率为47.02%,其中低保户76户277人,五保户7户10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剩余贫困人口3户1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24.3%下降到1.32%,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282元。按照村脱贫退出四项11类指标,经乡村自评、市县验收,二夫村2019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随着鼓声、锣声响起,四头“狮子”登上舞台,拉开了农家春晚的帷幕。跳跃、问好、翻滚、致敬等舞狮经典动作熟练流畅、配合默契。舞狮是民间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已有多年,但由于农村文化的匮乏,不少村民都不会舞狮表演,有的村民十余年都没有亲眼目睹过,像二夫村的舞狮表演,只有在逢年过节、大型活动才能看见。舞狮表演结束后,每一个身怀演技的村民们依次登场,把家乡的乡情民俗通过快板、二胡、独唱、广场舞等形式别样演绎,台上演员们演得起劲,台下大人小孩们的喝彩声彼此起伏,邻里乡亲们的感情也由此升华凝聚。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口袋鼓起来,村庄环境美起来后,群众就开始追求文化生活,希望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乡村春晚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和劳作场景,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幸福和快乐”。来自省烟草专卖局的驻二夫村工作队队长张华说。
近年来,乡村“村晚”逐渐成为静宁农村的春节风俗,既是农村群众的自发首创,也有宣传文化部门的引导支持。静宁县以强化文明实践工作为导向,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乡镇及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个、村级文明实践站340个,下设理论宣讲、青少年教育、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等10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7000余人,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受众约8万余人次,有效实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的,并且通过广泛深入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理论政策的知晓率,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乡村“村晚”不仅是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村晚”既能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能不断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群众,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村民生活习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村晚”这样的文化载体,理应发挥更大的功能和魅力。
新闻推荐
新年民族音乐会现场器乐合奏《春节序曲》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唢呐独奏《沸腾的黄土地》器乐合奏《茉莉花》器乐合奏《十...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