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大地的流韵与歌吟
□ 邓勤
“任何时候看去,村庄里散乱的院落、院落里的房舍,与四围的景致搭配得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起到色调过渡作用的,我认为是那些瓦,青瓦。它们被青的山,绿的树环合拥抱,就像是一种没有异议的必然,与白的雪霜、黄的土地、秃顶的树木站在一起,也浑然天成,宛若一幅人间水墨画卷。”这是甘肃静宁作家李新立《青瓦绿痕》中的一段描述。作者在不经意间发现延续千年的青瓦已经被各种机制瓦、彩钢瓦占领后,蓦然明白还是青瓦绿痕更符合乡村的特质。
其实李新立的担忧并不是孤例,在三四十年前,红砖青瓦以及与此伴生的鸡鸣犬吠、瓜棚豆架,就是曾经熟悉的乡野味道。而今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这些物事或场景早已经消失殆尽,我们期待乡村能尽量留住那些原生态的环境、文化和生活方式,不然我们的灵魂将无所归依,终生成为故园之外的旁观者和漂泊者。
李新立作为打工者,以“打工谋生,业余记录窘迫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写作多年的李新立,生活是坎坷的,但这坎坷反过来却成为他写作的难得养分和驱动力。他用缠绕思念的笔墨书写家乡的草木人情,以赤诚纯粹之心感恩家乡的温情赠予。这就是他尽管描述的都是甘肃村野的过往,但却能让我这个四川人产生共鸣的原因所在。
李新立最新出版的《村野的温度》分为“屋檐的梦痕”等三辑,收录了《青瓦绿痕》等三十一篇散文。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过往,在徐缓流淌的文字中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他的文字,有对尘世冷暖的悉心体悟,有悲悯,有深思,有发现。他的语言不喧哗,不机巧,质朴无华,却深入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包容和热爱。我们从中既可倾听个人心灵的私语,又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相遇。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都被容纳进李新立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里,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新闻推荐
预警信号:平凉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8日22时24分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受降雪天气影响,未来24小时内,静宁、庄浪、华亭、崆...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