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金果果”
静宁县培育的成纪1号红富士苹果。
崇信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让村舍俨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漂亮楼房、小汽车……全都是苹果带来的!”这是平凉果农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今年50岁的雷托胜是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村委会主任。上世纪80年代,他在县里的号召下开始种苹果,为自己和乡亲们“种”出了幸福的生活。
1983年,20多岁的雷托胜在“家里太穷娶不上媳妇”的压力下,“斗胆”承包了农业社的6亩果园,成为雷沟村种苹果的第一人。
“现在种了15亩果园,一年收入20多万元呢。”雷托胜说,在种苹果的这几十年里,县林业部门多次派出专家给村民指导、示范,苹果品质慢慢提高了,价格自然也上来了。
经过几十年的创业,雷托胜不仅成为静宁县第一批种果能手,还荣获全国劳模称号。他住进了二层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两个孩子先后考入大学,彻底摆脱了贫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我们村,拥有小汽车的农户达到3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7.7%,建成二层以上小洋楼的家庭占到全村总户数的75%。我们今天的富裕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帮扶。”雷托胜说。
平凉已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的现代果业体系。为了做强品牌,平凉还把“平凉金果”“静宁苹果”作为平凉的区域苹果证明商标和公用品牌,对生产过程及果品统一进行编码,统一包装和标识,建立果品质量安全数据库,提升品牌品质和价值,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平凉金果”畅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并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年出口果品万吨以上、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平凉金果”成了当地的“黄金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苹果种植面积接近200万亩,产量接近200万吨,果农的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6000元。特别是优等果地头收购价每公斤8元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苹果产业已成为平凉助推脱贫、助农增收、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
“种植果树,不仅为果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了基础。”平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平凉围绕“绿水青山、红果漫天”主题,大力培育“平凉金果”品牌文化,举办果业文化论坛,建设集经济、养生、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设施果园,既提高了群众对“平凉金果”品牌的认知度、认同度,又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会议现场8月21日,静宁县组织召开棚户区改造调度推进会议,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批示精神,...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