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与变通
□吕润霞
光辉曾经那么耀眼
现在却从我的视线中消逝
纵使再也唤不回
那绿茵葱郁、花朵绚烂的一刻
我们不会悲伤,而是从残留中
寻找一股力量
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的静宁,劳作在这里的人们沐浴在果木的繁盛荣耀之中。华兹华斯在他《永生的宣言》中所宣泄的情绪,有时也会在这些欣悦的果农心中滋生,并带给他们更坚韧的力量。
有时是因为大自然无常的暴虐。寒流霜冻雹灾,利刃般悬在果农的心头和他们的苹果树上,大自然很少顾及人们的感受和树们的处境,随时随地耍小性子是它的特权,苹果树的花果,便常常被残害,也极度蹂躏着果农们的情感。
有时是充满风险的市场魔咒。苹果销售的“市场黑洞”,同样让果农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果子历经考验。静宁苹果获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国家级名片,品牌效应和利益驱动,不法商贩打着“静宁苹果”的旗号到处销售非静宁产区的苹果,一度使静宁苹果的声誉和销售双双受损。当然,不能科学预测市场行情,人为的惜价抬价,导致苹果滞销,也使果农们时不时受到“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打击。
在山山环扣沟壑纵横的静宁,缠山绕梁攻城掠地的苹果,从南部乡镇一路爬山越屲,北上蔓延到叫城川的这个地方,地界最是开阔,苹果树集中连片,长成了一地气势。城川一带的人家,户户拥有相对丰足的土地。吴庙村的杜广源家,苹果园的规模有十多亩。杜广源在镇政府上班,媳妇在本村的幼儿园里当孩子王,家里这么多的园子,基本上是由父母务养。
还是三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正值苹果套袋,跟随杜广源去了他家川地里的一块果园。这是一块老园子,苹果树主干粗壮低矮,分枝旁逸斜出,不是张牙舞爪伸向半空,就是一拧三扭弯向地面,整个园子里的树庞杂密集,不可收拾的样子。因是周末,媳妇也在园子里和婆婆一道给苹果套袋。杜广源的父亲杜叔,正拿着一把锋利的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一些枝条。都阳历六月中旬了,还剪树?我很不解地询问,杜叔解释说:这些苹果树二三十年了,好多腐烂了,蜕皮了,品种也不好,打算明年把这一块的老树全挖了,栽新苗子。反正还有好多苹果树,这几年先卖钱,等小树几年后能挂果卖钱了,其它渐渐老了的树也就陆陆续续换掉了。现在把这块地里一些没挂果子的野枝条剪掉,是为了集中营养,让这最后一茬果子长得更好些。
杜叔是曾经的村干部,城川镇既是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最早和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在种苹果方面,这老人自然是很权威的见证人。这位多年的老果农,边修剪老树边感叹说,苹果可是个养人的宝贝疙瘩,是家家的摇钱树,是人人的幸福果。种粮、种菜、种药、养畜,我们都尝试过了,唯有种苹果让我们富裕了。城川从1986年就开始大量种植苹果,1998年已经有上万亩的川区果园。果园入川转向果园上山后,不到十年里,山川遍地,全是苹果的世事了。
老人歇口气说,现在你看我们镇上的各个村庄,高门广厦的,哪一户人家住得不像别墅?谁家没有个车子存款的?哪个人吃得不好穿得不撩?都是种苹果带给我们的福气啊!只是这几年务苹果,市场风险太大了,像我们家前几年一年还能卖七八万元,这几年市场不稳,一年也就卖个三四万,这还不算老天爷整人的茬口。可不管咋说,半辈子在苹果树下钻来钻去习惯了,果子卖多卖少,都是舍不得撂下园子的。
杜叔说得是,因为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差异,城川一带的苹果品质,光泽度、含糖量、口感等方面都不及南部乡镇的,即便最好的果子,价钱也只能卖到南部乡镇苹果价格的一半多,虽然家家种植苹果亩数多,但收益却远远低于南部各乡镇。
南部的苹果卖颗颗,中部的苹果卖堆堆。杜光源在一旁搭腔,说他们卖苹果是“数箱子,滚袋子”。前几年卖得好些,三十斤左右的一箱苹果,能卖七八十元,卖得最好时一斤三元二。这几年不景气,一箱子三四十元,一斤也就一元多。装在袋子里的残次品,一斤两三毛,滚给收果子的。听到那个形象的“滚”字,五味杂陈。想那果农辛苦,一颗不管大小优劣的果子,终归要经管大半年,到头来一“滚”,也就“滚”个几块钱,心血难付。那装箱的,价格虽然听起来不是很低,可一个纸箱子就值七八块,在气调库里存一个周期又要五六块,加上网套,农药,人工等等,各种成本核算下来,折损多少收益。但不管怎么说,种苹果总比种粮食划算得多,始终舍不得把地撂荒的人家,自然舍不得撂下他们的苹果园。
意识到自己苹果种植的各种劣势,城川人这些年开始致力于苹果园的改造升级。在广源家屋子背后不到一分地里,育了百十棵小苹果苗,是镇上免费发的苗子,杜叔已经嫁接了据说是山东的新品种的富士。城川好多人家,开始重视老树换新苗,老品种换新品种。广源还说,百姓认识到苹果太稠太小,卖不成钱,这几年果农修剪果树,“下手重了”,想着要务大苹果,要把果园务精务好。要是在前几年,根本舍不得修剪,疏花疏果也不科学。不是因为果园规模大劳力不足,就是因为管理粗放,城川的苹果种植,一度隐含着“有量无质”的潜在危机。这一危机,沉浸在果园里几十年的果农们渐渐意识到了,当地政府更是吹响了转型升级的“集结号”,主动出击。遍地果木的城川人,当他们和他们的果子面临同样的困境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要让已然滋养了他们这么多年的苹果,永远与他们不离不弃。一些人家在果园里护了防雹网。应对霜冻果农们也想出了不少好办法。在冯渠村的山梁上,县果业局和镇政府栽植的矮化密植苹果山区示范点,几百亩的梯田地里,绿意盎然的小苹果苗苗,在朗朗晴日下又站成了一地气势。因为山地苹果优良,在吴庙村的半山腰上,看到一些早年退耕还林的荆棘树木,镇政府引导果农们拔除绿化林换种经济林,一律栽上了苹果树。
三年过去了,这片山川站满苹果树的土地,眼下又成何等样的气象?今夏苹果套袋之季,有幸与朋友一道再次来到城川镇,游观走访,又禁不住满目欣喜与感怀万端。
在吴庙村500亩老果园集中改造现场,排排行行新植的苹果苗木,犹如接受检阅的新型部队,精神抖擞地站立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坦土地上,蔚为壮观。城川镇的贾军平镇长是个果业专家,对我们介绍说,老果园改造是由镇上统筹,村党支部牵头,与大塬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组织实施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合作社理事长,将老果园集中连片的95户群众,包括13户贫困户和集中改造区域外的25户贫困户纳入社员,由合作社按照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四统一”的原则,集中改造老果园500亩。同时分散改造了另外25户贫困户的50亩园子。合作社的收益归村集体,集中区和分散区贫困户只受益,不参与给合作社分红,确保贫困户有最大的收益。
不让一家一户掉队,不让一个人受穷。在贫困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川镇,人们继续依赖使他们致富了的苹果,努力践行着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与吴庙村500亩新植果园近相呼应的,是靳寺村由镇政府与德美地缘联合创建的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示范园里,500亩无病毒苹果良种苗木长得郁郁勃勃,50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里已经套满了果袋。
遍地果木的城川,这个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曾经的领头羊,在自然灾害、市场规则、优胜劣汰和自我制约的重重困境中,挺身突围,集科技普及、集约经营、现代营销理念为一体,创新推动苹果产业的升级发展,正高蹈宏阔地行走在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突进的征途中。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毅“以前在工地上干活,照顾不上老人孩子,今年听说曹务本地开了服装厂,我就从外面回来了。我以前做过衣服,他...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