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就地就便就业 平凉市探索六种模式解决贫困劳动力务工难题

平凉日报 2018-12-28 08:49 大字

“来这里打工一个月大概能收入2000元左右,既照顾了孩子,还能增加家庭收入。”静宁县八里镇陪读家长程庆芬在乡村帮扶工作人员介绍下,进入离家不远的泓信制衣扶贫车间务工,让她倍感欣喜。今年以来,平凉市探索形成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便务工的六种模式,着力解决他们就业难题,受到贫困户的称赞。

产业吸纳式,围绕牛果菜等产业发展,依托规模化养牛场、果品企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及产业大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3万人。

项目带动式,所有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在建项目使用本地劳动力达到用工总量50%以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部使用本地劳动力,其中贫困劳动力占到用工总量的20%以上。

居家就业式,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兴办服装加工、手工布艺制作等符合省级标准的“扶贫车间”56家,安置劳动力368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14人。

公益设岗式,筹资5000多万元在所有行政村设置公益性兜底岗位9860个,主要支持缺乏技能、无力发展产业和没有条件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确保特殊困难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东西协作式,深化与天津市劳务协作,分别与对口帮扶县区签订劳务协作协议,举办各类招聘会36场,提供岗位1.2万个,目前共有3467人在天津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2人。

返乡创业式,加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孵化基地创建,落实返乡人员税费减免、创业资金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有返乡创业人员8542人,创办经济实体5125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63人。

新闻推荐

王一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

日前,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面向全网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静...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