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小苹果结出大产业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1-23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俞树红

近年来,静宁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全县67%的土地种植苹果,目前建成一百万亩果园,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全县苹果产业一年创外汇1.12亿美元,产值30亿元。

11月22日,记者随同采访团来到“中国苹果之乡”静宁县,品尝“中华名果”,感受不一样的风味。

农民靠种苹果建起了小洋楼

在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记者见到了全国劳模雷托胜,他家4口人,种了14亩果园,去年收入30万元。“我是村上第一个种苹果的,劳模就是带动村民联片种植扩大规模评上的。”雷托胜说。

该村果农雷笑龙在自家果园指着果树说:“苹果真好,我前年花40多万俢建了小二楼,装修下来五十多万,今年还购买了小汽车,都是苹果带来的。”据他讲,他从2000年开始种苹果,现在彻底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

据介绍,雷沟村全村179户农民拥有果园3800亩,今年村上苹果收入2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0多户,30户农民购买了小汽车,成了全县最早进入小康的村庄。

治平镇镇长尹婉琴说:“ 32年前村民只是零星种植苹果,当时三个村种苹果1500亩,现在12个村种植苹果3.7万亩,人均收入1.78万元,户均年收入8万元,不少农民靠种植苹果建起了小洋楼,买上了小汽车。”

果农生活方式变化大

静宁县扶贫办有关人士介绍,全县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新植果园7万亩,覆盖贫困群众13104户53556人,为贫困群众加快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今年,全县挂果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预计总产量78万吨,产值30亿元。依靠苹果产业,全县3.1万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随着苹果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静宁县农民思想观念、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建成新农村152个,农民新建小康住宅39201户,占农村居民总户数的40.9%;农村小汽车拥有量超过5000辆,占全县小汽车保有量的14.5%,农用三轮车保有量达到6.2万辆,1500多户果农在县城购买了新房,果农的孩子可以在县城读书。

(转3版)

新闻推荐

平凉市迎来立冬前首场降雪 雨雪后气温将持续下降

11月4日至5日,平凉迎来了立冬前的第一场雪。截至5日8时,平凉市降水量为3.2~7.0毫米,静宁县积雪深度达9厘米,崆峒区降...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