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托起泾川百姓致富梦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李聪荆亚婷
怀揣一个“苹果梦”,带富一方“老百姓”。53岁的薛保成是泾川县飞云镇闫崖头村的苹果种植大户,他不仅依靠种植苹果自己富了起来,而且把自己掌握的栽植技术热心传给乡邻,带富了全村及周边群众,是乡亲们心中可亲可敬的致富“领路人”。
3月15日,记者来到薛保成的新家,在干净整洁的楼房里,薛保成正在陪孙子玩耍,儿子儿媳连忙端上切好的红富士苹果招呼大家吃。
“这是咱自己种的苹果,糖分特别足,赶紧尝一尝。”薛保成笑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像蜜一样“甜”的幸福生活,薛保成整整奋斗了十多年。
2004年以前,薛保成一直靠种植杂粮、干零活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他的心里一直有着自己的“盘算”。一次偶然的机会,薛保成听说因退耕还林,山上的荒草滩一直无人打理,就“合计”起了承包下来种植苹果的打算。回家跟媳妇商量后,薛保成一下子就承包了90亩地,买了拖拉机,一家人就这样拉开架势,开启了种植苹果的“漫漫征途”。
薛保成老伴路彩虹说:“第一年特别难,望着杂草比人都高半腰的承包地,我们想过退缩,但想起那食不果腹的日子,最终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补苗,剪枝、抹茬、打药、浇水,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一场冰雹将间作套种即将收割的黄豆打得颗粒无收,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成了泡影。说起这些,路彩虹满是心酸。
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2009年,苹果开始挂果,薛保成也赚得了致富路上的第一桶金——15万元。为了充分带动村上苹果产业发展,2016年薛保成注册建立了自己的“宝成彩虹家庭农场”,从此,他的苹果种植走上了更加规范之路。
依靠苹果种植走上小康之路的薛保成并不满足自己一个人富,他的梦想是带着村里的人一起致富。为此,他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招募劳动力到他的农场干活,开办培训班,手把手给大家教技术,传经验,增加大伙收入。
2020年,薛保成加入了泾川县富原红公司,开启了果园“托管”模式。
“果园托管”可以有效降低群众种植苹果风险性,提量保价。可是大伙对这个“新鲜”事还不太相信,不是害怕收购价低,就是担心收购后商家不结账。
于是薛保成带头和贫困户薛俊奇一家率先加入了富原红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劳作,富原红公司收购价一斤3.9元,比外地客商高出了将近1块钱,薛俊奇5亩地卖了5万多元,薛保成卖了39万多元。
薛宝成告诉记者:“经过去年我们的带动,看到效益的果农纷纷找上门来想要加入富原红公司。”
如今参加薛保成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班的人越来越多,从第一期刚开始只有30人到最多的时候128人全员满座,薛保成不仅在自己的果园搞培训,还租车带领乡亲们到周边的玉都、汭丰等乡(镇)考察参观学习,让乡亲们开眼界、长见识。去年就有200多人次来他的农场干活,学技术。看着村里的乡亲依靠种植苹果逐渐富裕起来,纷纷盖起了新房,买上了轿车,薛保成打心里为他们高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薛保成给自己也定了个5年计划,决定进行“品种-栽培-销售”三级转型。为此,薛保成从四川引种了“矮化密植”新品种,承包了180多亩荒地,试栽了18亩新苗。目前,18亩新苗长势喜人,这更加坚定了薛保成的信心。
“按这样的发展势头,5年后,我的这180多亩新苗就挂果了,到那时我有信心突破年均400吨的目标!”薛保成自信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今泾川的苹果产业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型产业”。薛保成说:“政策越来越好,带领全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种植苹果,我的心气就更足了!”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日,由天津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甘肃平凉市泾川县旭康...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