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何分明

青岛早报 2020-04-17 23:53 大字

[摘要]【沧海桑田】

寒假得闲余,读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的学术散文《濠上漫兴》。其中一段文字中,讲到泾州发现吕洞宾的行迹。上网查,北魏神麚三年,于安定郡城(今甘肃泾川北)置州,治安定县,州因泾水得名。

泾水即泾河,发源于宁夏,流至陕西汇入渭河。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河汇流处清浊不混,因此有了泾渭分明的说法。《诗经》中《邶风·谷风》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之句,大意是比起渭水来泾水见浑。就是说,按照这个解释,应该是泾水浊而渭水清。

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又找出《新华大字典》,其对泾的释义有二:其一是泾县,地名,在安徽省;其二是泾河,发源于宁夏地区,流经陕西省与渭水会合,泾渭分明。

再上网搜“泾渭分明”,得到的信息非常详细,不仅有成语辨析、成语出处,还有成语典故: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 “泾渭分明”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泾水浊而渭水清。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中的“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就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

如果我们现在到二河汇合的地方查看,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据统计,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是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分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依然存在,但已经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对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

如此一来,泾渭分明的清浊换位,颇有沧海桑田的隔世之感。一个不起眼的泾字,如果不是复读《诗经》,如果没读陈尚君教授的《濠上漫兴》,如果不和一个字较真,那还是不明此中道理。

新闻推荐

泾川收费所应对车辆事故迅速行动做好分流保畅工作

本报泾川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梁艳)4月1日11∶23分,G22青兰高速平定段平凉方向K1509(距泾川西站11公里处)一辆半挂车...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