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是一条河
如果说江南是水乡,弋江古镇便是水乡中的水乡了。这里开门见水,出门行舟,我们无法穿越回古代,只能在马头墙上镶嵌着的“千年古镇,水韵弋江”几个耀眼流畅的字里行间领悟到两千多年来还活着的生命。
青弋江是一条从皖南深山里飘出来的一条绿丝带,绕过高山、绕过茂密的芦苇荡、绕过我身后的柳树,就随着风飘荡着去了远处。循着流水的踪迹,跨过太平,越过章渡,出了泾川,过了马头。终于遇见一处同名同姓的江南古镇,这个叫着弋江的古镇和这条叫着青弋江的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姻缘。弋江古镇属于典型的临水而建的江南古镇,朝向基本都是前街后河、门前行车,屋后行船,自在从容。不论是气派讲究的高墙大院,还是不惹人眼的独门小户,都尽显传统民居的风韵。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叮咚作响的步履像一首曲子随风飘荡在你的心间,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泛出一种盈目的青黛之色。这样的建筑风格大多属于前面是店堂后面是住所。屋檐的飞檐翘角都是经工匠精雕细琢的,呈现出繁华与古朴的气度。
沿着流线型的路面,没行多久,就是汤蓬街和五班街了。信步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扑面而来是一种远古的气息。迈进一户人家,屋里别有洞天,房间是经过修缮的,泥墙,木楼刻意保持着一种原有的风貌。却如青弋江流动的水,除了古韵却更有新意。
古镇的街面和门店都不大,占场子的大件货物店里实在难以摆放的下,店家只能把这类的货品放在店门外两侧。占场子的货物大多都是古镇的土特产。工艺精致的竹编器具,除了竹编器具还有木制的器具,这些都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店门外码放着罩篮,稻箩等,也有垒高码放的木制长条凳,这些竹制品、木制品在时间的摩挲中很多已经褪去了原色。在时代的更替下,街巷上的店面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那份古朴,那份宁静。
在一个转身的刹那间,我看见了一个写着“光迪街”的路牌,这是一条商业街,看上去打造得敞亮精致,给人一种远离田园生活的感慨。修葺一新的弋江古镇,虽然以城镇化和商业化为主,并没有完全脱离给人以远古的那种竹篱茅舍,柴扉轻扣的田园快意。你看那一枝红杏出墙角,却有数枝梅花香的墙角,还有围墙里一丛丛的花草。白天夜晚,日光月光如此。
雨雾缥缈中,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恍惚中或许会遇见杜牧坐在扁舟上顺延江水不期而至;或许杜牧也是难以忘怀这条河流;难以忘怀曾经踏入的这片土地。河流总是要经历七拐八弯后再流向远方;风如果被山挡住了去路,它就会形成一个小范围的气候;人如果有了深远的思想就会影响一片地域。当然,每片地域有每片地域的人文精神,这样的人文精神同样也会影响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大批人。
两千多年来,弋江古镇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人文风情。无论是着一袭长衫,穿行在古镇酒肆茶楼的杜牧;还是学衡派创始人的梅光迪,他们的才气出生于这方水土,也滋养着这方水土,他们的故事亘古永传。在古今之间,他们和弋江古镇早就融为一体。山有山的脉搏,水有水的走势,山川与河流都有自己的形成方式。一条河流或许就是数条小溪涧水汇聚成的终点,像一株植物,为了仰望天空奋力穿越出黑暗的泥土。
绵延的青弋江大堤自南向北一路蜿蜒向前。大堤上铺的满目绿色给人增添了一份愉悦。自古山脉水道,各有趋势,翻阅历史如身历目击。历史上,弋江古镇曾遭受水与火的重创。为不受水患成灾,修堤护埂成了地方政府的大动作。截弯取直、围湖造田,顺水势改河道不断完善水利设施。我也曾拿着一把铁锹,挑着一旦簸箕穿行于青弋江大堤上。
青弋江是一条有着大江大海般胸怀的河流。青弋江如此,弋江镇亦如此。
汪保生
新闻推荐
泾县讯近日,泾县经济开发区一家新开网店经营者带着厚厚的笔记本来到了泾川市场监督所,请教关于网店开办广告发布、宣传、经...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