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泾川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困难问题和经验成效

2017-09-21 15:43 大字

今年以来,泾川县紧盯深度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短板,抢抓***精准脱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全方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在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短板弱项,为实现整县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大力实施易地搬迁、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持续健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发展面貌。实施道路通畅工程,新建乡镇汽车站6个,40个充电桩、25个候车厅、58个公交站牌已开工建设;建成通村公路24.7公里,硬化村组道路11公里,砂化45公里,新建水过面桥2座,有效改善了贫困乡村的出行条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117.77万元,开工建设朱家涧水库净水工程、北塬2座调蓄水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二期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农村安全饮水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彻底解决项目区3.8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以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为节点,新建集中安置区13个,分散安置点5个,开建住宅672户,同步配套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第一批省列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开工建设,竣工654户,竣工率90.3%;第二批县列危房改造开工1239户,竣工933户,竣工率55.5%。均衡推进教育事业,黄家铺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建成投用,中街小学改扩建工程、梁河中学教学楼续建工程、12所小学校舍新建、维修工程、6所学校电采暖改造工程正在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体系,以改善设施、完善要素、拓展功能为重点,新建“乡村舞台”20个,配套篮球架、健身活动器材13套,高标准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处,1个乡镇体育中心、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正在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积极实施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县有线宽带接入196个村,光纤网络累计接入177个行政村,贫困村光纤接入率达到96.7%。大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 2个,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点8个。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丰台中心敬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期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完成可研、环评编制、评审工作,正在组织招投标,二期3个省级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正在编制方案,预计明年初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随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增加,资金投入逐年增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但与全面小康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对省市投资依赖较大。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短板突出的村,大多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且村与村之间跨度大,人口居住零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教育、医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高,对人口居住分散的居民点,硬化路、通自来水等项目实施效益与群众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而县级财力有限,筹措资金的渠道不多,对国省项目投资的依赖性较大。

二是村域发展不均衡。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项目资金、社会资源、帮扶力量等整合后不断向贫困乡村聚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但由于扶贫项目资金只能用于贫困村、贫困人口,导致部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缺乏项目支撑,文化广场、道路硬化、渠道衬砌、电商服务点、金融服务网点等到村措施却无法落实,一些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基础设施改善缓慢与贫困村的明显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群众支持力度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善基础设施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但群众普遍认为改善基础设施是政府的职责,群众参与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承包地调整、建筑物拆除、农作物补偿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经常提出一些超出政策规定,甚至无理的要求,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千方百计阻止干扰项目实施,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同时也给项目实施增加了难度。

四是后期管理维护难度大。一些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后期管理维护工作重视不够,在资金筹措、人员配备、机制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近年来建成投用的村组道路、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幸福大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休闲公园、健身活动器材等公共设施,管理维护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作用发挥,减少了基础设施使用年限,造成国家资源浪费。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多方整合项目资源。持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落实“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深度贫困地区”的要求,将财政存量资金的70%和新增财力的20%全部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富民产业培育。制定了《泾川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实施方案》,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整合易地搬迁、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涉农项目资金5.69亿元,集中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纳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破解资金制约,全面提升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坚持基础设施高标准配套和深度覆盖,从规划编制、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入手,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全力促进乡村规划布局衔接互补、基础设施联网配套、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根据村庄发展定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加大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布设水泥路、排洪渠、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超市、绿化带、路灯、文化活动器材等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利用率,让村民就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持续加强项目监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有关规定,不断加强项目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认真落实项目公示、招投标、报账等制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管理程序》《泾川县扶贫项目验收办法》《泾川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促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和项目精细化管理。组织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乡镇、农户代表深入现场进行督促检查,保证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督促施工方准备相关报账资料,申请验收和拨付资金,工程类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实施单位,保证了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

四是充分激发群众活力。坚持把群众作为农村基础改善的主人,努力通过宣传培训、政策引导、教育管理、典型示范、服务指导等各种方式和途径,突出群众作为建设者、受益者的主体地位,把基础设施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基础设施项目选择、建设内容确定、工程质量监管验收,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群众满意度和支持率,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五是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坚持把农村制度创新作为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任务,抓住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重点问题上求突破,在难点问题上趟路子,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围绕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制约因素,着力在土地征用、承包地调整、建筑物拆除、农作物补偿、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卫生保洁队,制定适用于不同乡村的管理制度,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偷油撞伤民警 4人被抓

华商报讯(记者杨德合通讯员李建军)4人盗窃团伙在陕甘等地连续盗窃货车柴油30余起,驾车将抓捕民警撞成重伤后逃往西安。在阎良警方协助下,4名嫌疑人被抓获。今年7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林某等人驾车先后流...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