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引领奔富路
作为平凉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全市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平凉市牛产业通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基本形成种、养、加、贸一体化经营框架,彰显出了独特的基础优势、品质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助农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8月25日,泾川县汭丰镇百烟村乔爱贵告诉记者,他把家里的一头大牛卖了1.1万多元。乔爱贵的儿子在西安打工,家里喂的两头大牛是全家挣钱的最重要渠道。乔爱贵说:“我还想再多养几头牛,把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崆峒区大秦乡东九村80多岁的村民董有奎身体不好,两个孙女还在上学,虽然家里负担较重,但日子却过得很好。董有奎告诉记者:“儿子种了10多亩玉米,养了12头牛,家里吃穿不愁。”今年4月,崆峒区白庙乡柴寺村养殖户马文亮把家里的6头牛卖了7万多元。马文亮告诉记者:“除去买牛钱、饲养费,每头牛收益有3000元,现在家里还有8头牛,到年底还能再出栏2头,一年下来收入2.4万元不是问题。”马文亮介绍,村里70%的农户都是肉牛养殖户,有些养殖大户养牛量超过30头。
在灵台县,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和积极推动,秦宝牧业·灵台万头现代牛产业园在引进之初就与贫困群众开展了“农户繁育、企业育肥”合作,即由秦宝公司提供冻精,政府负责免费冻配,贫困户订单式养牛,产犊后由秦宝公司按高于市场价20%收购。目前,灵台县已有1200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累计交售牛犊1913头,有93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随着合作的深化,该公司又结合实际推出了“寄养代繁”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两种合作模式。在秦宝公司的辐射带动下,灵台盛丰、百里祥泰等26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探索开展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富模式,即针对有养殖意愿但无力购买基础母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其他成员提供担保,合作社负责冻配并免费提供基础母牛,产犊达到4—6月龄后按高于市场价10%收购;对贫困户分散养殖的肉牛也按高于市场价10%回收,育肥后由合作社统一外销,既保证了分散养户利益,又促进了牛产业不断壮大。
9月5日,市牛办主任陈富国介绍,截至2016年,全市共扶持发展养牛农户22.4万户,建成标准化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场311个,培育肉牛养殖、精细屠宰、熟肉制品、餐饮销售等龙头企业23户,牛饲养量达到120.5万头、出栏量45.3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6.87亿元,农民从牛产业中人均获得现金收入达890元。
陈富国表示,“平凉红牛”杂交类群生产的牛肉品质已达到高档优质雪花牛肉的质量标准,多年的实践表明,牛产业是一个周期短、频率高、见效快的产业,“值得我们持之以恒抓下去。”
新闻推荐
近年来,泾川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根本举措,持续调整农业结构,多方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