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促就业 惠民有温度―平凉市“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综述
2021年,平凉市高度重视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各项工作,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共审核通过261户用人单位、600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其中脱贫、零就业及城乡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占16.83%;基层事业单位占23.75%。
摸底数,当好需求调查员。平凉市将基层就业项目做为人社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成立专班抓落实。省政府《关于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方案》印发后,平凉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并按全市人社七个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履行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职能。广泛调研摸需求。通过实地督查、书面调研,摸清基层单位需求,靠实高校毕业生现状;广泛征集意见,做到需求准、底子清;分解指标任务重点保障基层事业单位、市县域重点行业与留用率高的企业,适度向申报积极、管理规范、任务完成好的华亭、静宁等县区倾斜。
送信息,当好政策宣传员。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及微博等新媒体,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及直播方式,特别针对今年政策的变化点,编制解读漫画,提升宣传效果;线下制作宣传展架,放置在市内人流量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多种措施保证了今年项目启动早于往年,宣传力度大于往年。征集优质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参与对接。广泛宣传征集到上千个岗位,仅平凉市区2021双向对接大型招聘会,现场初步达成意向达1285人,县市区同步。泾川县将指标全额配备到公安、社区等基层单位;灵台县分三期举办项目对接招聘会,参与项目单位涉及国企、乡镇卫生院及私企。
严审核,当好政策护航员。严把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审查关,从源头上确保基层就业项目落地落实。“望闻问切”,严把企业“资质关”。“望”是深入企业经营管理场所实地查看生产经营状况和工作生活环境;“闻”是通过网络征信、社会口碑等多种渠道了解掌握企业的社会反响;“问”是采取座谈交流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待遇保障等情况;“切”是委托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社保及劳动监察五部门联审并综合评估项目单位。“四级联合”,严查项目生“身份关”。核查高校毕业生证件和档案,确保人证合一;通过辖区社保经办、大就业及全国社保比对系统,审核高校毕业生是否参加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与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对比,审核其是否自主创业;庄浪县为对摸排出的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岗位;全市共取缔10户存在不良诚信记录企业申请资格、督促37户用人单位参保、16户企业进行税务登记。
入一线,当好政策服务员。通过定期与专项、书面与实地,加强项目督查与协调推进。加强日常监管制度。建立项目人员管理QQ群,畅通信息提效率;将社保缴纳列为生活补贴发放前置条件,严格审核保落实,崇信县分季度审核社保补贴,有效降低项目单位用人成本;采取“四不两直”开展“地毯式”“多轮回”督查,监督问效激活力,使“优秀者上、平庸者下、违纪者罚”。构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问效力度,“抓两头、带中间”,清退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严把资金监管关,利用节余沉淀资金及时递补;取消无故克扣工资、拒缴保险、虚报考勤、“空挂”人员等企业项目资格,列入“黑名单库”管理。正面引导提高留用率。通过岗前培训和日常巡查,宣讲法律法规与人社惠企政策,督促用人单位遵纪守法,利用惠企政策降低用人成本;开展就业指导与维权方式介绍,鼓励高校毕业生珍惜机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双赢”。崆峒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分四期为市区192名项目人员开展岗前培训,促使其尽快融入岗位、坚定其服务基层的决心。
撰稿:李亮亮审核:徐灏责任编辑:雷云霞
新闻推荐
开展“行走的党课”阳光居务日活动。□杨梅本报记者胡波文/图龙江明珠小区位于东区东华街道民建社区,建成于2007...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