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致富“牛”路子 百姓生活“牛”起来

平凉日报 2021-08-29 21:13 大字

【开栏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上半年,全市上下按照“聚焦高质量、对标现代化、奋进开新局”的总体思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为全面展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凝聚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力建设“两地一市”和幸福美好新华亭的强大合力。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半年重点工作巡礼》专栏,聚焦全市各级各部门上半年工作成就、典型亮点和特色做法,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走出致富“牛”路子 百姓生活“牛”起来

清早,华亭市河西镇建沟村村民柳拴虎早早起床,赶着去牛棚喂牛。“呦呦呦……”他来到牛棚,用特殊的语言和肉牛打着招呼,肉牛听到熟悉的声音,赶紧探出头来,“自觉”地排成一队等候投喂。

柳拴虎从前是一位朴实勤劳的农民,靠着地里的收成养活一家老小。“年成好的时候还够一家子开销,年成不好的时候日子过的就紧张了”,2020年,得知村上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持观望态度的人不同,他是第一个加入的。

“这些牛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聪明,一看到我就知道要吃饭了。”柳拴虎说着,将饲料均匀地撒到牛槽里,“现在好了,靠着养牛我一个月的收入最少都在2000元左右。”柳拴虎高兴地说道。

阳光照进牛棚,吃饱了的肉牛悠闲地晒着太阳。看着健壮的群牛,柳拴虎满脸笑容。

柳拴虎所在的河西镇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11月建成投用。项目采取“政府补贴+合作社投资+农户自筹”的形式建设,分为肉牛养殖区和奶牛养殖区,肉牛养殖区投资326万元,由17户建档立卡户和4户一般户参与,修建双面肉牛养殖棚21座,配套建成养殖用房、青贮池、围墙、大门等基础设施。目前21户群众全部入住,养殖肉牛126头。奶牛养殖区投资300万元,建成380㎡标准化双面奶牛养殖棚3座,挤奶室1座,青贮池3座,办公用房6间,养殖奶牛24头,日产奶400斤。

“这几年肉牛的行情比较好,价格连年上涨,一点都不愁卖。”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卜东东介绍说,“前几天卖了两头牛共计70000元,除去饲料成本和买牛仔的钱,两头牛共赚了40000元,预计今年养牛总体利润将增加20%。”

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建沟村村民从前大多靠种地维持生活,收入有限。合作社成立后,村里开始动员大家养牛,但没有响应。柳拴虎、卜东东等一批最早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带头苦干,让大伙看到了希望,纷纷开始加入,如今像柳拴虎一样靠养牛致富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我们计划安装鲜奶加工及冷链物流设备各1套,进购奶牛100头,肉牛养殖场将动员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谈起未来的发展,卜东东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河西镇党委、政府把肉牛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通过支部引领、龙头带动、大户示范、农户参与的方式,拟将河西镇打造成为“特色养殖小镇”。通过招商,河西镇引进肉牛养殖龙头企业2家,扶持养殖大户建成肉牛养殖场1处,建办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建成人蓄分离养殖小区4处,培育5头以上养殖大户396户。

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肉牛产业发展。近年来,平凉市在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科技培训等方面大做文章,为新建养殖小区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肉牛产业发展。

据悉,为促进肉牛养殖产业健康良好发展,未来平凉市将继续加强肉牛养殖技术服务,加大对养殖户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户科学管理意识,并创新发展模式,采取 “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订单养殖”等模式,逐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责任编辑:陈调蕊)

新闻推荐

下沉履职 当好群众“代言人”

本报讯(周培静记者王刚刘鲲)5月17日,记者获悉,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增强...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