诙谐幽默华亭曲子戏

兰州日报 2019-09-29 02:18 大字

华亭曲子戏剧照

在甘肃各地,基本都有不同的地方小曲、小戏,华亭曲子戏就是其中之一。华亭曲子戏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华亭市的汉族传统戏剧,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传承了四五百年的华亭曲子戏,不仅是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是中华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华亭曲子戏以古陇山文化为背景,与元明杂剧同时诞生,它犹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家碧玉,面对各种威胁和尴尬处境,一路小心翼翼地走来。华亭曲子戏最早以清唱剧形式为主,但由于清唱形式渐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的观感要求,于是一些民间艺人便根据元杂剧的风格及套路,编写了比较简单的演唱剧本,设置了基本情节、人物,携带一些简单短小的道具。演出时,观众“围圈而坐”。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曲子戏不断吸收其他调牌、曲令、小调、民歌等音乐形式,丰富了演唱内容。整个曲子戏盛行于清末和民国,现在一直流传于华亭市的许多乡村。华亭曲子戏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级而成。曲子以“前越调”“前背官”曲牌开头,以“越调尾”收场,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唱词的长短句式及官调,具有元曲遗风,保留了曲艺向戏曲锐变的痕迹。

华亭曲子戏从内容上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华亭曲子戏全为短小折戏,情节简单,由当地群众在春节期间自演自乐,平时婚丧和庙会时也会表演。乐队分文乐队和武乐队:文乐队以三弦为主,辅以板胡、二胡、笛子;武乐队开场锣鼓打场子,演唱以四页瓦、水子(碰铃)伴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秦腔、眉户剧的传入,华亭曲子戏部分调子出现了南北两种风格。北部广大区域仍保留曲子戏的老腔老调和表演模式;南部虽然吸收了眉户剧和青海花儿剧的某些特点,但从根本上还是以曲子戏调式及表演形式为主。

华亭曲子戏的内容始终保持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调子轻快流畅,语言风趣诙谐,逗人发笑,招人喜爱。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赌棍张连(《张连卖布》中的败家子)、孙二(《怒沉百宝箱》中的见利忘义者)这些家喻户晓、为社会所不齿的“坏人”。如:《怒沉百宝箱》中的片段:

孙二:孙富抬头用目观,我面前坐下个女天仙。

好比嫦娥下得凡,又好比观音戏罗汉。

……

叫人越看越爱看,惹得人意马也难拴。

有这个美人儿常做伴,不枉我花钱两千。

杜十娘:十娘听言怒气生,叫骂孙富你当听。

你不是人来不是鬼,心里没打好主意。

左腿长来右腿短,满脸横肉斜瞪眼。

你想和我结亲眷,和娘说话都嫌厌烦。

……

也塑造了一大批散发着优秀品格魅力的“好人”,如《刺目劝学》里深明大义的李亚仙、《小姑贤》里心地善良的小姑、《黑访白》里嫉恶如仇的敬德、《王有道赔情》里知错能改的王有道等,这些人物多以社会普通人物为原型,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如《王有道赔情》片段:

婆:我忙把家法拿在手,狗贱人跪好莫抬头。

打死你也没人救,鞭鞭打得有讲究。

媳:见得婆婆打不停,一阵阵打得我遍身疼。

急忙我把妹妹请,快帮嫂嫂讲个情。

小姑:桂姐绣房绣鸳鸯,忽听嫂嫂哭声忙。

急忙出绣房,但不知为哪桩?

只见嫂嫂跪庭前,桂姐上前忙劝娘。

华亭曲子戏内容有的集中、夸张、放大了一些人好赌、偏爱、重利等不良习气,塑造成反面典型;有的弘扬互敬、互助、善良、淳朴的优良品质,教育、引导人们直面人生,突出传统道德的主旋律;有的总结了人生的经验教训,他们身上被赋予了老百姓对人生的不同理解。

□草川人

新闻推荐

福建通报处理 多家A级旅游景区

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11日通报,对4家4A级旅游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处理,对24家3A级景区分别给予摘牌、严...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