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尘土 优美如昨 领略安口窑陶瓷之美
民国·安口窑紫砂假山摆件。
假山布满气泡似蜂窝,前台座上立六角九级楼阁式宝塔。
清·安口窑青花吉居图罐。
腹部正面绘一雄鸡翘尾立于石上,旁有大树、花草。腹部最下方绘一圈菊花纹。
金·安口窑白釉牡丹纹洗标本。
明·安口窑白釉褐彩碗。
碗内外沿、碗底、碗心均绘有褐釉双弦纹,外壁以褐彩书“遇贵人饮酒、冬日则饮汤”字样。
明·安口窑黑釉牡丹纹瓷鞋。
体似船形,鞋口圆唇,深腹。施黑釉,底无釉。鞋头饰堆贴如意纹,鞋帮两侧模印缠枝莲花,属安口窑明代瓷器中的珍品。
民国·安口窑青花菊花纹三系盘口瓶。
清·安口窑青花牡丹纹花瓶。
通体青花绘牡丹花纹,釉色光亮,丰润,底部不施釉。
(本文图片由华亭市博物馆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瓷器艺术,从东汉到明清,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它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历经火与土的涅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尤其是审美取向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甘肃省的安口窑陶瓷可谓别具一格、独具风韵。安口窑在明代又名“陇上窑”,昔日烧制陶瓷的景象,已渐渐远去淡出,唯有那些深埋土中的瓷器,拂去尘土,依然优美如昨。走进华亭市博物馆安口窑陶瓷专题展,感受陶瓷的世界,便是一番美的享受。
瓷器艺术,从东汉到明清,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它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历经火与土的涅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尤其是审美取向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赫赫有名的五大名窑,到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每一个窑口都各具特色。
甘肃省的安口窑陶瓷别具一格、独具风韵,具有长达千年的制瓷史。安口陶瓷创烧于宋金时代,盛于明,在明代又名“陇上窑”。历经元、明、清,发展到民国时生产作坊曾一度达到120余家。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初,安口陶瓷生产也十分繁荣。窑址主要以杨家沟、窑头镇为中心遍及高镇、砚峡等地,产品风格属于耀州窑和磁州窑系,以器型多变、坚实耐用、不渗、不裂、透气性良好的过硬口碑享誉西北五省(区),至今仍有部分砂器远销四川、北京等地。
安口窑陶瓷是华亭市的一张名片,在华亭市博物馆里有一个专属于安口窑陶瓷的题展,这里共甄选了上至宋金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近两百余件民用、工艺、工业三大类精品陶瓷,为人们再现了更完整、更系统的安口窑陶瓷发展史。
安口窑在宋代,以烧制青釉和黑釉为主,属耀州窑系。元代引进磁州窑刻花制瓷工艺。明代是安口窑的鼎盛时期。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安口确为陇上窑所在地,烧制青釉瓷器。”安口窑发展到明清时,达到空前辉煌的程度,生产的瓷器多达6大类225个品种,远销12个省200多个市县,而此时除了烧制红、黄、黑釉陶瓷,逐渐形成以碗、罐、盆、坛等杂件为特色的碗窑系列产品外,还炼制了颇负盛名的青花瓷,从而实现了技术上质的飞跃,同时又因华亭诸多地域储有大量优质陶土资源,进而携“陇上窑”之美名成为西北著名的民窑,从此达到鼎盛。据考古证实,今天的杨家沟古瓷窑址正是明代陇上窑原址。
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不得不提,1972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院李辉炳、李知宴两位专家来安口考察,在杨家沟瓷窑遗址发现扇状黑色实底陶碗,由此认定遗址上大量堆积陶片来自宋金时代。而这一权威认定与各方资料记载安口窑烧造年代完全吻合。至此,安口窑创烧年代上限定为宋金时期,从此也揭开了安口陶瓷的始烧年代。
清代末期烧制青花瓷,因彩绘颜料属黑蓝色,俗称“土青花”。“土青花”实为半细瓷或粗瓷,一般胎质比较厚重,甚至显得有些笨拙,胎土比较粗糙,由于胎质发黄或发灰且较为粗糙,因此在外表施以白色化妆土,釉面玻璃质感较强,青花发色多呈黑蓝,纹饰丰富饱满,且具故事性。
据记载,安口窑“土青花”的创烧年代最早应为清末民初,民国中后期开始大量生产。在民国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口窑烧制了大量这种白釉褐彩的生活用瓷,主要器型有碗罐盆碟,它也是对金元时期安口窑磁州窑风格产品的一个延续和发展。
安口陶瓷中的黑釉三系、四系罐,多为老百姓俗话说的“油行”,它们都是最常见的民用产品,也是安口窑典型的黑釉瓷器,黑釉瓷器是安口窑烧造最早的釉色,后来逐渐发展到黑、黄、白釉,比如这种黄釉坛,还有一些褐釉等,这些都是安口窑非常传统的釉色,久烧不衰。还有一种蓝边碗,也是安口窑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碗窑产品,1936年朱志明等人创烧了普通白瓷,尤其以蓝边碗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还有苜蓿花碗、红花碗、凉粉碗、罗汉汤碗等以及各类酒壶、茶壶20余种。
据记载,清同治年后,外地窑工不断流入安口,尤其受耀州窑影响最大,窑工祁文玉、梁国华领衔创烧了缸窑系列。因而,同治年之后,以大缸为主的粗瓷缸窑系列,开始与碗窑系列一道走入寻常百姓家。安口窑的缸瓷逐渐以“料粗质牢”和“透气不渗水”名震于西北,形成了日趋成熟的缸窑系列品种,安口窑名声再度扩大。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对安口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晚清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加之杨家沟凉水泉水源枯尽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杨家沟瓷厂迁至窑头镇,这看似平常的窑场迁址,却成为安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因此晚清成为“陇上窑”的尾声,曾经誉满天下的“陇上窑”时代就此结束,窑址迁往窑头镇后,“安口窑”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民国时期是安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有河南、山西等外地技工的流入给其带来新技术,加之行业间的竞争,加快了安口陶瓷的发展步伐。民国末年已形成了具有安口陶瓷特色的粗瓷、普瓷、琉璃瓷、紫砂陶、电瓷产品。釉料方面有:白釉、瓷红、瓷绿,相应出现了彩绘色瓷,还应用了注浆工艺,将安口陶瓷推进了一大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大基础。其中1954年烧制的野鸡红罐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后又有日本学者收藏了一些安口陶瓷。
说起安口陶瓷,从各大古籍记载中、从老百姓各家留存的坛坛罐罐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它曾经的辉煌与风采。
新中国成立后,安口陶业公私合营,先后办起了陶瓷厂、电瓷厂,产品远销西北各地,成为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除了广受欢迎的碗窑和缸窑系列产品外,砂器也颇具影响,烧造的种类之多可以说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有,80年代后开始引进新工艺,生产了大量工艺美术细瓷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上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久销不衰。
昔日烧制陶瓷的景象,已渐渐远去淡出,唯有那些深埋土中的瓷器,拂去尘土,依然优美如昨。走进它们的世界,便是一番美的享受。
新闻推荐
“朋友圈”里接力 警民共助迷路女童回家 事发华亭市,两岁半的水某随母亲走亲戚时不慎走失
记者5月21日从平凉警方获悉,平凉市华亭市公安局利用微信朋友圈完成了一场民警与群众间的寻亲爱心接力,成功为一名走失的女...
华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