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聂耳墓(外一篇)

华西都市报 2018-11-27 04:02 大字

□程远

作别滇池,走出公园门,有人对我说:何不去西山看看?那里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小石林、龙门石窟等等名胜古迹,很是壮观。

龙门石窟?那个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不是在洛阳吗?

那人说,这里也有一个。

乘索道到西山的半山腰,下车休整,这里距石窟还有一段很远的路。这时,我忽然发现一指示牌,告知聂耳墓在此。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

我们知道,聂耳,云南玉溪人。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至上海,翌年入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从事创作及艺术评论活动。1935年拟赴苏联,取道日本,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我想,这位人民音乐家在这千山环抱、万绿簇拥的故土安息,应是他的理想归宿吧。

天有些灰暗,穿过葳蕤葱郁的丛林,我望见那座矗立在鲜花绿草间的洁白的塑像。聂耳身披风衣,右臂抬起,凝眉蹙目,仿佛正在构思又一部音乐作品。塑像身后是一座墓碑,上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前雕有花环,洁白无瑕。浮雕左侧刻有田汉先生的悼诗: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蕾落几杳声。

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至今沦日侵,边疆次第坏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今天,当我伫立在聂耳墓前,依稀又回到那个群情激昂、奋勇抗争的年代,那个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响彻云霄的歌声: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也许,在整个昆明旅游名胜中,聂耳墓并不著名,我在这里徜徉了一个多小时,只见两位军人去陈列室参观。陈列室很小,二十几平方米,门口坐着一位看门人,正闭目养神。我本想向他了解一下墓地的情况,又不好打扰,只得离去。但我知道,这次云南之旅,聂耳墓将不会使我忘记。

车过滇缅路

滇缅路,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亦称320国道。它由昆明经楚雄、大理直至瑞丽,车出境后与缅甸道路相连。其中昆明至大理段为高速公路,这也正是我的行程。

万绿之宗,彩云之南。大朵大朵的白云映在蓝色的天空,远如群羊,近似银象,或停,或走,或挂在一株树上。那是桉树,是我在北方从未见到过的。

车上的大理人梁先生说,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南方也多有种植。它的价值很高,叶可制桉油,干可造纸币。梁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我问他对东北的印象?梁先生脱口而出:爽!雪!就两个字。

窗外不时掠过一座座村寨,十几户几十户人家聚居着,这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青瓦坡顶,一二三层,有着“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梁先生告诉我,一层住人,二层藏粮,既科学,又有趣。

围绕村寨的是片片农田,小麦、蚕豆、豌豆,尽情生长。更有村民扶犁把锄,辛勤劳作,或负婴背篓,漫步田间。

村人视水为生命。所以从山上流进村寨的每一条河流都建有拦河坝,由闸门控制。每每坝上又建有房屋,雕龙画凤,企望风调雨顺的心愿由此可见。

新闻推荐

华亭建成新型 建材生产项目

今年,华亭县投资4800万元,建成了年产1800万平方米新型建材生产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木塑、石塑、塑钢等新型建材产品,可实现...

华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