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金圣叹

安徽商报 2018-04-15 00:00 大字

叶梓

一个人,且不说临死之时其言也善,至少,临死之言语是可以看出大致的趣味来。秦代宰相李斯临刑前,对一同受刑的儿子说:我想和你一道在家乡河南上蔡牵着黄狗打猎,怎么可能实现呢?西晋的陆机兵败被谗受刑时却说,想听听家乡华亭鹤的叫声,可又怎么实现呢?相比这些抱憾终生的遗言,金圣叹临死的话更加有趣。相传,他当时告诉儿子:“豆腐与菠菜同吃,有烧鹅滋味。”这是一个版本。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究竟哪一个是真的,似乎无从考证了。不过,我倒从这则轶事里一下子喜欢上了他。

这也就是说,我对他的偏爱,并非因六大才子书而起。

金圣叹,本姓张,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姓金,名人瑞,别号圣叹。金圣叹年轻时中了秀才,因不肯写八股文,就没有走科举求官的老路,而是以评书为乐。他先后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逐一评点,史称为六才子书。他的点评,用古人的话讲是“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用现代的话讲,是眼光独绝,既提出了自己的系统理论,又促进了文学经典的现世普及,因此更具价值。

顺治十八年(1661),金圣叹受苏州府“抗粮哭庙案”之牵连而被杀。受刑而死的金圣叹,给后世留下了一套《金圣叹全集》。我在读凤凰出版社的这套书时,听友人讲,金圣叹的墓,就在吴中木渎古镇的五峰山下,遂生拜谒之意。某日驱车,经吴中大道,从木东路西拐,约十分种,即至五峰山下。山下即是五峰村。但墓并不好找,几近打听,在一位好心村民的带领下,终得找到。墓在荒草凄凄的一隅,碑上刻四行字:

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圣叹墓

吴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布

见这样的字,内心一片荒凉。

旧时的吴县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岚深处,所幸,金圣叹墓已列入苏州市文保单位。据地方史载,以前,墓前有刻有“文学金人瑞之墓”的石碑,是由吴中保墓会成员吴荫培书写树立的。后来,墓地虽荒芜,却未遭破坏,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为了在博士坞左后侧修筑一处军事设施,不仅好端端地毁了金圣叹的墓,还将墓里藏在铁匣子里的金圣叹批评《三国演义》手稿携之而去。 1959年,苏州普查文物时,曾对墓进行整葺,并在四周栽以松树。然而,它却没有躲过“文革”之劫——彼时,有人认为金圣叹在《水浒》的评语里有反动观点,一气之下,就把吴荫培题写的墓碑扔到附进林场的水池里。

一介文人长眠于此,外面的世界却早已沧海桑田。立于墓前,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寻找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最多也只是一介当代书生对他的遥遥致意。寻找墓地后的一天,中国南方大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是的,我内心深处期待有一场大雪降临,一片一片洁白的雪花落在墓碑上,干净,朴素。倘若在一场雪后,闲读《金圣叹全集》,不知能否看清他怪诞悖俗的个性与一生呢?

新闻推荐

“只要实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本报通讯员史安良近日,笔者在村妇女主任的引导下来到了华亭县东华镇位于山根下的月元村盖愣社村民杨显忠家。家中三口人的老杨,是月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农村建设中杨显忠作为移民户与盖愣社其...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