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点灯背猴

甘肃经济日报 2022-02-19 00:54 大字

□ 杜旭元

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点灯背猴”,是崇信的民间习俗,也是崇信县省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之一。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据载发源于西汉,流行于西北,现已为崇信独有。

打我记事时起,庄上每有出嫁的姑娘,来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回娘家点灯,新女婿背猴。因为老人们常说,人是猴子变来的,猴是人类的祖先。“点灯背猴”就是一种追根溯源、血脉交接的仪程。点灯,就是点燃生命的圣火,背猴则是传宗接代、传递香火的意思,也有说是为了保平安,预防红眼病的。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我们这里,每个庄上都有一个或几个捏猴做灯的把式,一般捏猴的都是上了年岁的老奶奶。

我是怎么学会捏猴的呢?说来话长。在我还年少的时候,某一年,庄上一下子出嫁了七八个女子,而会捏猴的老奶奶只有一两个,一个老奶奶一天只能捏一个猴。我的一个婶子家同时出嫁了两个女子,一时找不到捏猴的,婶子就将我牵了去,叫我学着捏。因为她看见过我在沟渠里用泥捏鸟兽玩,还给姐姐陪嫁的箱子上画过牡丹孔雀什么的。在婶子的逼迫下,我才硬着头皮去试的,可这一试,还真捏出两个像模像样的猴来了。之后,每年正月十五我都要捏猴的,最多的一天捏过7个。近些年也没消停过,朋友的女儿要写毕业论文,要拍摄全过程;北京来了什么“中国队长”,要看点灯背猴。时任文化馆长的富馆长临时抓瞎,把我供了出来,要现场示范,要当面讲解。

猴是不是人类的祖先我不知道,但面猴却是我们传承香火的图腾和象征。在我们这里,一直是舅家为大,娘家人为上,无论是红白喜事,重要活动都要请老舅家和小舅家,坐席也要安排在上席。

所以,千百年来崇信民间一直流传着“点灯背猴”的习俗。点灯的地方在女方的娘家,点灯的时间要在来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做灯做猴用的是一种当地特产:酒谷面。我们这里把谷子分为饭谷和酒谷。饭谷长的个高穗大,谷穗为黄色。酒谷个低穗细,谷穗为紫红色。每有出嫁女儿的人家都要先一年种下酒谷,及早碾成面粉。在做面灯的前天晚上开始烫面,直至焐烫到发甜为止。为了达到不软不硬、不裂不掉渣,便于制作,还要掺三分之一左右的麦面。谷面烫好后,第二天一早还要多次蒸沱,反复揉搓。

做灯的花样花式很多,一个人一个手法。做灯的数量一般为新媳妇父母年龄的总和,或者还加爷爷奶奶的寿数。但猴只做一个,(个别有身孕的怀里还可以抱一个小的)。据说,猴做得越丑生的娃越俊越有福,但灯一定要做得精巧玲珑,一律律儿的。猴身上的灯的数一般为10个:即“三魂七魄”,或寓意“北斗七星”和“福禄寿”三星。还有一种寓意是指人身上有“三窟七窍”。为了叫猴能坐稳,猴身下要捏一个“麦草摞”或鱼儿,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还有捏当年生肖或其他的。

捏猴的师傅只有一个,捏灯的人员可以是七姑八姨,邻里左右的女人娃娃。灯和猴捏好以后,要先穿上捻子,滴上清油,等天黑以后,先关上院门,在院子中间摆上一个方桌,方桌上摞一个炕桌,炕桌上再扣一个升子。先把猴放在升子上,然后再一层一地摆灯。摆好后就开始“叫钱粮”, 新女婿朝着方桌跪拜、烧香,并在方桌的四面跪拜作揖。然后点灯,新女婿点猴身上的灯,内亲们点其他的灯。灯点齐后,才开大门,放娃娃们进来。这时新女婿端猴,庄人们抢灯,然后放炮放花。其间有的新女婿个子低或人木讷,被耍得着的抢去了猴,就要用钱物去赎。端完灯,帮了忙的和亲戚内眷要坐在一起喝酒庆贺,个别地方还有神火助兴,唱《卐灯》(即《万灯》,见《崇信民歌》二)调儿。点灯议程完成后,新女婿要把猴背回去,离得近的连夜就走,离得远的赶天亮回去。回去后,还要“倒灯”。意思是说把张家的香火倒腾到李家去,有个接交程序。因为新女婿随猴背回来的还有20个没有点的灯,要把它们摆在灶前点上香、烧裱(黄纸),把20个面灯点亮,再把猴身上的灯继续点着。第二天再把灯和猴揉在一起,撒上荏末、辣椒面、食盐、抹上清油,擀成油卷卷儿吃掉,或馈赠邻居分享。

据十年前我参与非遗普查时得知,崇信各乡镇几乎都保留着“点灯背猴”的习俗,尤其是汭河以南。可十年后,保持点灯的地方和人家已经不多了,有捏猴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大多数年轻人都不信这些了。

新闻推荐

崇信县领导督查全县信访维稳及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1月27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志刚,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温磊带领公安、司法、人社、信访、农业农村等部门主要负...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