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光:40年的乒乓球“缘”本报记者 马瑞鹏

民族日报 2018-11-09 09:25 大字

陈曙光是临夏州电力公司的员工,他有一个爱好——打乒乓球,在临夏体育圈里也算小有名气。前不久,他参加了“李宁·红双喜杯”2018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甘肃崇信站),在40岁男子单打项目中夺冠。作为中国乒协旗下的业余乒乓球品牌赛事,陈曙光在这个赛事中夺魁,使他从临夏体育圈的“草根王”一跃成为全国非职业球员的“排头兵”,为家乡锦上添花。

今年46岁的陈曙光从6岁开始就喜欢上了乒乓球,对他而言,这40年不仅是厚积薄发、球技日臻成熟的岁月,更是临夏体育事业发展的年轮印记。“小时候,趴在泥瓦混搭起来的乒乓球桌上,中间再摆几块相对整齐的石头,一练就是一整天。球拍是拿木头板子做成的,若有家境好的孩子拿来一副红双喜球拍,那就让人‘羡慕嫉妒恨’了。那时虽然条件差,但乒乓球在临夏还是有相当好的群众基础,只要临夏举办乒乓球、篮球等比赛,就会有很多人买票去看,有时也会一票难求。当时临夏的全民健身活动,老百姓参与热情高,但那时由于受条件限制,举办活动(赛事)还是太少,生活单调,我也是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好在时代在发展,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终于走出了临夏……”回忆起儿时的运动条件及自己对乒乓球的热爱,陈曙光滔滔不绝。

年仅15岁时,陈曙光已经在临夏找不到对手了,他从临夏州体校被破格选拔到了省体校,“到了省体校,不仅队友们的球技又升了一个档次,而且生活水平、吃、住、训练都升档了,条件一年比一年好。”陈曙光回忆道。

如今,拿了冠军的陈曙光还希望把自己的乒乓球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看看这几年临夏各种体育场馆建设日趋完善,体育人口的逐年增长,这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现在孩子们的运动条件和我们那时比,可谓是天上和地下的悬殊,他们可以在体育馆里训练,没有风吹日晒,而且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家长也都非常支持孩子运动健身,营养也跟得上,也该到咱们临夏出成绩的时候了!”陈曙光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平凉一中学生造出机器人保安 能识别人脸启动报警

张娜为学生们介绍机器人(记者常舒清文/图)平凉市崇信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的张娜同学,在三位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