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余年培育 小芒果成就亿元村
金河村芒果产业。 受访者供图
村民采摘芒果。
破译关键词
产业规模化 基础设施提升
延伸产业链 种植技术支撑
强品牌建设 加快产业联动
□梁波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现在芒果的价格是每斤8元多,芒果可以一直卖到来年一月份。”新鲜水果错季上市的“时间差”往往就是“价格差”。12月3日,记者采访金河村相关负责人时,当地还有源源不断的芒果销往全国各地。
刚刚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的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社区,全村758户,产业面积从100余亩发展到5万余亩,户均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递增至23万元……截至2020年,该村芒果产量已达5.8万吨、产值4.9亿元。
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如何用一颗芒果实现产值近5亿元?在与当地多名“芒二代”交流后,记者窥见了金河村的“财富密码”……
“芒一代”发力产业面积发展到5万余亩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穷山沟。”金河村党委副书记梁俐在这里长大。据她介绍,原来的金河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也就是能糊口而已。”
转折还要从2000年说起,这一年,便是金河村芒果产业发展元年。
第一代种植人,以原纳尔河村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冯国顺为代表。从“挖一个芒果窝子奖励一元钱”的初始阶段,到“芒果销售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村两委把联户路修到家门口作为奖励”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期,原纳尔河村、原金河村从零星的100余亩迅速发展到5万余亩芒果的种植规模,村里的全部承包地以及四边地、坡地均种上了芒果。
各级党委政府更是大力支持,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通村公路、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纷纷落地,金河村走上了靠着芒果产业富起来的道路。
“村民们对党组织有了信任,入党申请书像雪片般飞到村支部。”今年68岁的冯国顺回忆,芒果大发展的那几年,新媳妇们踏破了曾经的“光棍村”门槛,大量在外务工的青壮劳力回到村里发展。
“到现在,村里不少果农家都修起了小洋房,开上了小轿车。”对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山乡巨变,梁俐感触颇深。
“芒二代”接力构建梯次芒果产业带
芒果产业虽然见效快,然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金河村产业单一的瓶颈逐年显现:因为土地资源有限,芒果产业规模触碰到“天花板”,仅有2个月至3个月销售期且品种单一的晚熟芒果,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优势。
镇村区划调整、新一轮换届选举后,金河村芒果种植的第二代走到了产业发展的舞台中央。
冯国顺的儿子,同样是退役军人的大学生冯正伟担任了村党委书记。原金河村党员种植大户梁芝祥的女儿、大学生梁俐担任了村党委副书记。2020 年,全村党员发展到113人,40岁以下的种植户、青壮劳力占绝大多数。强大的凝聚力催生了新意识、新思路的春潮涌动。
怎样依靠芒果产业强起来?在村党委带领下,“芒二代”们的第一步棋,是延长芒果生长期、销售期。
通过全村党员微信群、各组村民微信群,定期请党员户、示范户分享经验,共享控花技术,推广芒果新品种嫁接,梯次布局早、中、晚芒果产业带,村里形成每年6月到次年1月均有新鲜芒果采摘、销售的产业链。
“现如今种植技术成熟,我家的芒果到明年1月上旬还可以采摘。”磨刀坪组种植大户李茂盛兴奋地说道。
采摘、销售期的延长,推动村党委下出了第二步棋:围绕“攀果”品牌建设,在盐边县“一品牌两中心”的规划下,村集体经济今年底将与原纳尔河老村部的一家企业合作,在其流转土地里,建设一个面积50亩的芒果分拣中心,同时与周围的调库、深加工园形成掎角之势,加快产业联动。
“以后,我们金河的芒果一定要卖到10元一斤。”村党委书记冯正伟信心十足。
“6.5米宽的通村大道基本完工,村上的芒果农庄、民宿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桐子林镇副镇长杨倬告诉记者,金河村正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发展康养、民宿、餐饮、采摘为一体的康养休闲项目,而“亿元村”这张闪亮的名片,则会吸引更多人走进金河村。
新闻推荐
盐边县丰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坭丰源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规定,按照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盐边县丰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就项...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