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喇长官司
□何顺康
川滇交界处的盐边县惠民乡史称马喇长官司,其名的由来既有史料佐证,也有动人的民间传说。
据考证,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原元朝降臣月鲁帖木耳发动叛乱,纠集攀西地区数县(包括德昌、会理、米易、盐边、盐源)的万余傈僳族人,烧营夺粮、攻城劫寨,残杀明朝官兵。一时间,马喇河畔(今惠民乡),寨堡林立,草寇们各自占山称王,把不大的乡野弄得乌烟瘴气。
“月鲁”之乱震惊了朝野,为了平息“月鲁”之乱,明王朝从各地调集大军前往镇压,这其中就有一支从云南景东地区调来的傣族武装。这支傣族武装在知县陶承恩(傣名俄陶)的带领下,经楚雄北上,开赴至金沙江以北地区作战。途中陶知县身患重病,不能继续带兵前往,随即委托好友阿哀、阿汪兄弟及叔侄等人代领兵权,继续征剿、平息“月鲁”之乱。
因阿氏所带的傣族兵丁作战勇敢,在平息“月鲁”之乱中屡立战功,明王朝授职封地,在川滇交界的马喇河畔建立了马喇长官司,并封阿哀兄弟为马喇长官司,世袭传承。
1983年4月,阿氏土司清代第三代土司阿凤骞——阿懿的墓碑在盐边县花朝门(现渔门镇)的一次文物出土中被发掘出来。碑文曰:“吾族乃山西太原人也,世居寿,落业于大安驿中。先辈在滇南,聚族于景东郡内。自大明洪武年间,世祖阿哀带兵前徙华阳从军征南夷。在川滇交界之间,领兵开垦,运粮接济军需。菏蒙皇恩,开设汗马功勋,钦赐方印文凭,敕受马喇长官司世职。昭然弗替,数传到曾祖阿凤骞。”
岁月沧桑,虽然腐朽没落的土司制度已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湮没于史海,但在惠民乡的川岩下还依稀可见昔日长官司的一些残垣断壁,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与威严。
相传,马喇是连接川滇两省的咽喉要道。其境内寨堡林立,马喇寨、蛮王寨、天保寨各领风骚,各派势力相互制肘。其中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要数蛮王寨。
蛮王姓紫,是傈僳族人。大明王朝,天下一统,独盐井卫马喇地方的蛮王不降,把关立寨,拥兵自重,并自恃武艺高强,兵强马壮,与朝庭衙门水火不容。
蛮王身形魁梧,眼似铜铃,头似箩筐,力大无穷。只手可与熊斗,双掌能托野牛。且还有一匹宝马,叫龙须马,一跃上百里。据说蛮王骑上龙须马早上从蛮王寨出发到几百里外的丽江府买菜回来做午饭吃都还早。
傈僳族历来不甘心受异族统治,蛮王自不例外,他说:“朱洪武是人王,我是蛮王,我俩一样大。”
洪武帝听说此话,大为震怒,于是,便密令建昌道府诛灭蛮王,并许诺:“诛灭蛮王者,封长官司,属地归其所有。”
阿氏兄弟接到上峰密令,喜不自胜。因为他们早就有心在马喇地方称王了,如今,机会来了,岂能错过。于是,他们找来内外官事商议,并准备了鹿茸、麝香、虎骨等礼物到京城,请朝臣们为他周旋,说蛮王骁勇善战,诛蛮王不能急在一时,请求给予三年时间,他们好放长线诛蛮王。洪武帝同意了。
阿氏兄弟回家后,暗中串通各族酋长反蛮王,可各族长都说蛮王为人仗义,又神勇,他们都打心底里佩服他,怎么会反他呢?至于朝庭要灭蛮王,他们不帮蛮王也就是了。
要诛蛮王谈何容易,阿氏兄弟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计。一天,蛮王正在大堂打盹,阿氏捧着鹿茸、熊胆、麝香、虎骨等来到蛮王面前打拱作揖,万般讨好献媚。
蛮王问:你这是干嘛呢?
阿氏说:豹子靠老虎抖威,豺狼靠豹子壮胆。我小儿子想请蛮王当他的保爷(干爹),蛮王被说动了,与阿氏打了干亲家。从此,阿氏打到獐子就请蛮王喝酒,蛮王猎到大熊也请阿氏赴宴。一来二往,蛮王对阿氏没有了一点戒备。
两年的时间眨眼而过。一天,阿氏一家在草海设宴请蛮王一家。蛮王一家如约而至,两家在草海边连饮了三天三夜,蛮王醉了,阿氏就用匕首叉了一块熊掌喂蛮王,蛮王张嘴来接。阿氏乘势用尽平生之力对准蛮王的咽喉刺进去。顿时,血溅三尺,蛮王的鲜血染红了草海边的土地。
蛮王的属下还没回过神来,阿氏已砍下蛮王的头颅,飞身上马,进京复命。洪武帝见到蛮王硕大的头颅时,问阿氏是如何带来的,阿氏说马拉的,因而洪武帝封阿氏为马喇长官司世职。
如今,传说中的蛮王寨、马喇寨,早已不见当年的气势,只留下残垣断壁,汇同草海、草海边的红土地以及传说中蛮王宝马留下的马蹄印诉说着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版用图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连日来,四川多地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等地质灾害。为做好防汛抗洪应急救援准备,市森林消防支队盐边大队指战员...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