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攀枝花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攀枝花日报 2020-05-13 07:32 大字

村民们把“共产党瓦吉瓦、人民政府卡莎莎”的标语挂在墙上,表达对党委、政府的感谢。(本报记者 周翼 摄)□本报记者 陈帆 晏洁

上午10点,与村民们一起采收大蒜;中午12点,来到山梁上的脱贫户家里了解养殖情况;下午2点,走到山坳里的村民家了解饮水情况……

这是盐边县国胜乡民胜村第一书记方宏忙碌的一天。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融入到团队里去,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就是要在生养我的家乡生根,尽最大力量为家乡父老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方宏说。

正如方宏所言,在攀枝花全体党员干部这个“大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底,全市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攀枝花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70户44335人(2019年底动态数),其中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1304户6623人。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脱贫10181户41414人,仅米易县剩余589户2921人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将于今年底前脱贫。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有农村居民从四川省凉山州自发搬迁至攀枝花农村山区生活。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攀枝花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搬迁人口,用实际工作帮助其中的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

在米易县撒莲镇中心学校,有一支青少年足球队,队员们大多来自凉山自发搬迁贫困家庭。去年6月,这支球队赢得了攀枝花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甲组冠军,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踢足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下转2版)

(上接1版)曾经,为了给家里增添壮劳力,一个名叫刷日约布的孩子一度决定把读书机会留给弟弟,自己回家务农。最终,在攀枝花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刷日约布重返校园。“有书读、有球踢。”刷日约布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彝族同胞有句谚语:大山爬得越高,视野越广阔。小小的足球承载着孩子们无尽的精力和热情,也成为他们开阔眼界的阶梯。因为参加足球比赛,这些彝族孩子第一次走进城市,拥有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出彩机会。

这只是攀枝花帮助凉山自发搬迁贫困群众脱贫无数温暖故事中的一个。

近年来,攀枝花扎实推进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用真情帮扶贫困群众,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入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凉山自发搬迁移民随迁适龄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助,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攀枝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紧盯剩余589户2921名贫困人口,着力补齐短板,因人、因户制定“一户一册”脱贫计划,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出台市级督战方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市级领导带队对米易县有减贫任务的4个重点乡镇进行督战。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33岁的邓小兵,是仁和区中坝乡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下,通过种植百香果,他家不仅于2018年成功脱贫,还成为中坝乡的勤劳脱贫示范户。

去年12月,盐边县红果彝族乡松坪子村脱贫户毛银安首次走上盐边县会议中心大礼堂的讲台,给盐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各乡镇各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35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他以《握在手里的富裕 记在心里的幸福》为题,讲述了自己靠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成了远近闻名的“牛倌儿”,当上了村里农民夜校的讲师,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故事。

在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凉山自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点,村民们把醒目的标语——“共产党瓦吉瓦、人民政府卡莎莎”挂在新建房屋的墙上,表达对党委、政府深深的感谢。

……

脱贫攻坚是“战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开展血吸虫病春季集中查螺工作

为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攀枝花市疾控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按...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