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书记山里情

攀枝花日报 2020-05-11 06:52 大字

方宏(左二)与村民们在采收大蒜。□钱满 吴源洪 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上午10点,盐边县国胜乡民胜村傈僳湾组扩种后第一次采收的50亩大蒜地里,丰收的笑声中,村民马成秀高声喊道:“方书记,好久把我们妇女同胞带出去见见世面啊?”

中午12点,山梁上一户农家小院里,45岁的脱贫户兰子友紧紧攥着2300元钱,激动地说:“方书记,多亏了你,现在我家每年都有一笔固定的新收入了。”

下午2点,在黄竹湾组的山坳里,村民吴玉春在家门口的水管前扭开笼头清洗茶杯,笑着说:“方书记,前几天家里来了几个城里的亲戚,看见我们在家里直接可以喝上大山里的泉水,羡慕得很。”

……

4月18日,记者在民胜村一天的采访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村民口中,听到一个高频词——“方书记”。“方书记”叫方宏,一个自小在城里长大的盐边山里娃。

为了决战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2019年8月,35岁的国胜乡卫生院院长方宏受组织委派,到国胜乡海拔最高的民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那里是百灵山腹地一个偏远的傈僳族村庄,有58户脱贫户,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还需要全面提升、巩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融入到团队里去,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是在生养我的家乡生根,我的使命就是尽最大力量为家乡父老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到民胜村上任后,这位从攀枝花学院毕业后入伍参军,在“5·12”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荣立三等功的退役军人、曾荣获市政府表彰的自主创业明星、有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用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在全村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从26名党员开始,每名村组干部在带动群众、服务群众上“实干一件事”;从58户脱贫户开始,每户村民在产业发展致富增收上“找准一条路”。

民胜村傈僳湾组有多年的大蒜栽种历史,但因蒜种没有更新而品质降低。2019年10月,方宏到云南考察,自费1700元带回200余斤新蒜种,让村民卖了大蒜再给种子钱,当年在脱贫户贺小英等农户家实施新蒜种种植面积50亩。

饲养土鸡在民胜村是多年的传统,但村民们一般都不到市场上交易,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为了改变村民固有的思维,方宏自费1500元,为自己联系的脱贫户兰子友家买来孵化器、土鸡种蛋,鼓励有条件的村民丁明才办起了全村第一个占地7亩的散养鸡场。

地处高山的民胜村虽然打通了村道,但产业路、机耕道等配套基础设施没有形成。为了给全村发展增添助力,方宏马不停蹄地跑上级部门、相关单位争取项目。跟他一起跑过项目的村干部丁利祥告诉记者,市、县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办公室,方书记进了10次,自己在市区的家却未进1次。

在方宏的带动下,村支两委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村支部主动吸纳、发展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能手进党组织,39岁的朱明英等人成了预备党员。同时,村干部把村里脱贫户的数据都装在了脑子里,4月18日当天,在路过脱贫户李明安家时,傈僳湾村民小组长丁冬梅向记者介绍:“这片地,是李明安家种植的2亩重楼,上面的架子是套种的葡萄,现在李明安在外务工,每个月能够有3500元的收入。”

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一个高山边远村庄,一个实干的引路人,8个月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奔忙,换来了阶段性的成效。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18日,大蒜种植户贺小英家10亩大蒜挖了4亩,收益达22000元;孵化土鸡的兰子友家出栏3批土鸡,销售额2300元;投资160万元、5公里的硬化路项目,经过村支两委的集思广益,按照“受益人群最多、作用发挥最大”的原则,分解成3段,布局在4个村民组的3个点位上,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

“现阶段,村支两委正在完善一个新的思路,依托市、县阳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打出‘距离百灵山杜鹃花最近的观赏点、国胜茶最高的采摘点’的民胜村乡村旅游牌。”对民胜村的脱贫成果巩固,方宏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筹备工作会召开 贾瑞云出席并讲话 虞平主持 黄正富李群林彭映梅出席

本报讯(记者吴禹涵)按照《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攀枝花市和秦皇岛市将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争创“一南一北...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