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 决胜全面小康
□本报记者梁波王南桢周翼李杰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按照市委、市政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言献策。
用实干,实现脱贫致富
“2019年总体算下来,我家三口人的人均收入突破了13000元,在村里算是中上水平的收入了。”1月16日,在自家羊圈旁用铡草机加工饲料的熊开友说。
熊开友是盐边县格萨拉乡古德村的脱贫户,在市、县、乡脱贫成果巩固推进中,他家已经发展起100多株的青花椒、10多亩魔芋和其他农产品的种植,还养殖有7只山羊。临近春节,尽管是农闲时间,但熊开友依然很忙碌,地里的青花椒要松土除草、施肥管理;天天都要打皇竹草回家,给羊做青饲料,“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感觉啥都想干,啥都能挣钱,明年还想多种点。”依托产业,熊开友实现了脱贫,并且继续“忙碌”着,鼓足干劲,朝着致富路迈进。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坯房,靠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我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子,这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政府还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我家种的花椒、芒果卖了4万多元,不仅脱了贫,现在生活也越过越好了。”仁和区务本乡大火山村搬迁户肖友发高兴地说。最近,肖友发正谋划着扩大花椒和芒果的种植规模,然后再继续发展羊、猪等养殖。“忙点累点没关系,只要能让家里人过得更好就行。”肖友发高兴地说。
市政协委员邓吉云说,攀枝花“芒果产业扶贫”已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范例,可见贫困户脱贫,发展产业大有可为。攀枝花市一方面要继续协调解决农户发展产业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助力脱贫户以实干致富奔康;另一方面要大力争取中央、省上的政策资金支持,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交通、水利、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达到脱贫户以产增收致富的目的。
以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1月16日一大早,家住米易县白马镇黄草村4组的张付银夫妻俩就开始忙着为杀年猪做准备。到中午,满满三桌客人,让忙碌了一上午的张付银脸上笑开了花。“以前过年杀猪,都请不起这么多人。”张付银说,是产业发展让他们有了底气,让他家有了新气象。
尽管张付银家的樱桃林还需要施肥、修枝,活路还很多,但张付银对新一年的产业发展信心十足,“我们现在种樱桃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我还准备多养点猪和牛,扩大养殖规模,大步迈上小康之路。”
市人大代表杨世安说,脱贫户有了致富的想法和动力,政府也不能“拖后腿”。希望政府能积极推动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与凉山州共建安宁河谷全国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发展示范区,给脱贫户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通过启动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振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三大工程,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基地,把安宁河谷打造成四川第二大平原经济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加快推进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建设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刘作明莅攀走访慰问 黄正富陪同
本报讯(记者刘鲲)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1月13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作明莅临攀枝花,走县区、...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