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忠诚履职为社会输出“合格产品”

攀枝花日报 2019-12-23 06:34 大字

攀枝花市检察院举办社区矫正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从检后对党忠诚的坚信和笃定,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希冀和梦想,它是每一个党员检察干警前进的动力。

“使命”是什么?使命是从检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恪守与坚持,是工作中勇创一流的承诺和信念,它是每一个党员检察干警人生的追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攀枝花市检察院有着这样一群党员检察干警,他们始终坚持“对党忠诚、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他们以无私奉献诠释忠诚,用秉公执法彰显正义;他们用青春诠释担当,他们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他们是人民的检察官,他们是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刑罚执行监督功能的“花城检察卫士”。

当前,全国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制度,针对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可适用监外执行的罪犯比重不断上升。由此,刑罚轻缓化、开放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社区矫正作为刑罚轻缓化、开放化的执行方式,有利于改造罪犯,使其融入社会,实现“监狱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但是,这样的转变却给从事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检察官们带来不小的挑战。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面对这些特殊人群,攀枝花市检察院总结探索出了“以社区矫正日常监督为基础,以专项检察为手段,以巡回检察为助力”的“三位一体”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新模式,将入矫、在矫、矫后的每个阶段都纳入监督视野,并对成年和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在监督重点上加以区别,始终坚持监督程序与监督成效并重,着力推动社区矫正由定期检察向常态化检察转变,着力推进工作模式由办事向办案转变。

在日常检察工作中,他们精准把握工作重点,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加强裁决和交付执行环节的检察,建立了社区矫正衔接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使裁决地和矫正地的检察机关及时掌握信息,同步跟进,着力解决漏管问题。通过加强教育管理环节的检察,主动深入基层社区了解情况,有效掌握社区矫正人员情况,防止和纠正监管不到位或者有列管无监管情况出现,着力解决“脱管”和“虚管”问题。通过加强变更执行环节的检察,强化收监执行活动的同步法律监督,维护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着力解决收监执行和权益保障问题。通过参与帮扶帮教,开展法治宣传、释法说理、帮助就业、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了警示教育常态化、帮困解难经常化、帮扶帮助制度化,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实现了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就业上帮助,使他们回归社会安心、就学就业顺心、工作生活舒心、不受社会歧视,最终实现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

今年9月,攀枝花市检察院在东区、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等四个县(区)开展了社区矫正巡回检察专项活动。攀枝花市检察院成立了社区矫正巡回检察领导小组,精心制定了巡回检察工作方案,对巡回检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同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此次巡回检察。巡回检察组随机抽查了前进镇、攀莲镇等五个司法所,查阅了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开展了现场检察、随机发放了30余份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情况,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巡回检察过程中,党员干警们耐心细致、注重细节,对于检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提出了纠正意见,积极跟踪督促落实整改。根据巡回检察情况,攀枝花市检察院研究制定了《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工作办法》,构建了社区矫正“日常检察+专项检察+巡回检察”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新格局,彰显了检察监督的刚性,走出了一条刑事执行检察法律监督的“给力”路子。

2019年以来,攀枝花市检察机关书面提出纠正意见13件、检察建议6件、走访社区矫正人员6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30余次,有效预防和纠正了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虚管,严厉打击罪犯再犯罪,社区矫正人员改造积极性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党徽有形大爱无边,这就是站在检察一线的“花城检察卫士”,当他们用一颗颗最真诚的心为社会输出“合格产品”,当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当每一位社区矫正人员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彰显的就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担负起对社会的使命和责任。(袁向阳冯国栋本报记者刘鲲文/图)

新闻推荐

盐边 检查补植复绿情况

本报讯(代军记者唐万贵)近日,盐边县法院副院长王晓涛带领绿色法庭干警到渔门镇、国胜乡等地检查张某、钱某、杜某等人补...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