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的“三重角色” 记攀枝花市优秀乡村教师刘站妗
□刘清瑞 本报记者 彭春梅
9月10日,教师节。盐边县红格学区和爱彝族乡中心小学校,刘站妗上完五年级的语文课,刚走进办公室,一群学生就涌进来了,“刘老师,教师节快乐,祝您身体健康!”面对可爱的孩子,面对一张张写满祝福的卡片,刘站妗心中思绪万千。
在和爱彝族乡中心小学校,刘站妗坚守了20年,原本曾有两次离开的机会,她都毅然选择留下来。
慈 母
“刘老师像我妈妈一样,既严厉又温柔。学习上,管得严;放学后,陪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捉迷藏……”学生普银涵道出了学生们的心声。
对待学生,刘站妗像妈妈一样。“母爱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学生在我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刘站妗认为,只要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亲近你。
2003年,班里一名男生上课纪律松懈,性格怪癖。刘站妗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名男生独自在家,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此后,刘站妗对这名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学生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得也越来越好。看着他清澈的双眸,灿烂的笑脸,刘站妗感受到了幸福。“没有什么比得上他从心底把我当成‘妈妈一样的知心人’更加珍贵。”
挚 友
作为班主任,刘站妗全天候守护着孩子们,像挚友一般。
在学校,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时会忘记吃晚饭,第二天天不亮就饿了。只要宿管老师一打电话,刘站妗就会马上赶到寝室,把家里的吃的带给孩子们吃。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一生追求。1999年,从师范校毕业的刘站妗回到家乡——和爱乡,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她打趣说,自己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她和她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刘站妗说:“只要能看到农村的孩子们走出校门,去更好的地方求学,开启人生新旅程,我就没有遗憾。”
良 师
在教学工作中,刘站妗把课堂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向40分钟要效率,突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大胆尝试“导学练”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学生听、老师讲,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体验,教师跟随学生的节奏,适时加以引导、点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课堂更活跃。
2013年以来,刘站妗负责指导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她发挥自己美术专业特长,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耐心指导学生。2018年,刘站妗指导的学生在市科幻画、县艺术节比赛上分获二、三等奖。
20年来,刘站妗一直用爱坚守着“慈母、挚友、良师”这三重角色。在学生、家长热情与尊重、关注与期待的目光中,她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怨于自己的奉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波)8月30日,全市第一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盐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该县政务中心广场挂牌。记...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